第120章(1 / 2)

月明朝汐 香草芋圆 11427 字 2024-08-30

大雨冲刷青石地面。

众多利器对准了各处开凿中的门洞, 殿门边血迹斑斑,积出的血泊又很快被雨水冲走。

门外又射了两轮箭,未能逼退守门宫人。两边隔门互相戳刺, 倒地的伤患被迅速抬走裹伤,落在地上的武器被被另一人捡起, 紧紧握在手中,继续守卫在殿门后。

长达整刻钟的攻防后, 令人牙酸的凿孔声停止了。门外可疑地安静片刻, 一道长梯搭上宫墙。

李奕臣嘿地笑了。“不走门, 改走墙了。”

他反手拔刀, 奔过去守在长梯下方的宫墙边,招了招手。姜芝和陆适之熟练地一左一右站在他身侧, 摆出捕杀阵势。

砰——耳边又传来一声轰然大响。这回是西南边发出的动静。

那声响毫无预兆, 从西南方向传来, 震得大地也颤动起来。

正殿里留守看护的几个年长女官探出头来, 颤巍巍叫喊, “刚才是地动了?”

然而地动哪有这么大的声响。

很快又响起第二声。

不知千秋门那边发生了什么, 有众多嗓音同发一声大喊! 模模糊糊的喊叫声带着惊恐意味,隔着众多道宫墙,竟然传来了皇城北部的宣慈殿。

阮朝汐耳听着轰鸣动静和惊恐大喊, 不知怎的,脑海里忽然浮现起前几日刚见过的军中重器。

萧昉送她入千秋门那夜,除了五百精兵,还带了个极有威慑力的大家伙。

“撞车?”她喃喃地道。

————

天边雷声阵阵,半夜的雨势逐渐转小了。

荀玄微撑伞走出侧殿, 夜风裹挟着冰凉的水汽扑面而来。

大长秋卿武泽忧心忡忡地走在他身侧。

两人并肩站在空旷的式乾殿外,远处太极门下的厮杀呐喊声已经微弱不可闻。

荀玄微在夜色里远眺雨中模糊不清的太极门。

“说起来, 东宫禁卫突然哗变,时机蹊跷。宣城王殿下说他不知情……大长秋卿可知真假?”

武泽摇摇头,“不敢说。”

“有这三个字足够了。”荀玄微转身往南,撑伞沿着上百级汉白玉台阶往下走。

武泽吃了一惊,追上来道,“前头太极门正乱着,刀剑无眼,荀令君不好出去。”

“心中有挂怀。”荀玄微道,“出去看看。”

武泽匆忙找来几名金吾卫护卫,荀玄微在雨中撑伞前行,下了白玉阶,走过式乾门,前方太极殿外尸横遍野,小股残兵还在冒雨厮杀,金吾卫冲上来提盾挡住一支不知何处射来的冷箭。

踩过太极门下的血泊,霍清川焦灼地等候在松柏道下,撑伞疾步上前。

“郎君!”两人往外皇城的云龙门方向走,霍清川低声回禀,“东宫今夜有异动,萧使君遣人来问,要不要他的左右翎卫入内廷。”

“替我传话给他,叫他不计手段入内廷,我在式乾殿等他。他今夜入不了内廷,左右翎卫今夜压不住宫内局面,等到天明后,会有天子口谕传他入殿,白绫绞杀等着他。”

霍清川大吃一惊,“仆即刻便去!”

荀玄微思索着,又叮嘱了一句,“让他从千秋门入。路过宣慈殿时,替我看一看里头可好。”

————

冲刷庭院的雨势逐渐转小了。

宣慈殿的敞庭里血迹斑斑,新一批试图从宫墙翻入的五六名禁卫被众宫人联手戳翻在地,死了的尸体拖去角落,未死的绑缚起来,扔去另一边角落。

殿门依旧紧闭着。

新一波箭雨从外疾射而入,外头为了破门已经不顾忌死活。宫人们熟练地退避去各处围墙死角和步廊下。阮朝汐领着姜芝、白蝉,以及携带利器的七八名宫人,站在门后,严防死守。

门外的呼喝动静奇异地消失了。

“你们听。”阮朝汐侧耳细听,“我似乎听到许多脚步疾奔的声响。是不是有兵力调拨过来?”

李奕臣、姜芝和陆适之同时趴去地上听响动,脸色不约而同地难看起来。

三人同时道,“羽林左卫退走,有重兵过来!”

殿门外很快传来连续不断的脚步声。大批禁卫穿过长巷,由西边直奔东面。

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里,有什么沉重的滚轮声从远处传来,声响越来越大。门外宫道铺设的青砖发出不堪重负的碎裂声响。

殿门里寂然无声,所有人屏息静气,耳听着这一拨未知兵马的动向。

沉重的滚轮声未停,从殿门前过去了。

众多奔跑脚步声,一部分从殿门前过去了,却有不少停在门外。

“老太妃可安好?”

门外传来此起彼伏的大喊声,“寿春郡主可安好?”“小殿下可安好?” “小皇孙可安好?”

阮朝汐接过白蝉递来的细布,站在千疮百孔的门后,抬手拭去白皙脸颊的点点血迹, “外头何人。”

“萧使君麾下左翎卫!”为首的中郎将大喊,“里头说话的可是寿春郡主?我等救驾来迟,郡主恕罪!还请郡主开门!”

“不开。”阮朝汐冷冷道,“你自报家门是左翎卫,你就是左翎卫了?叫你们萧使君自己来喊话,我们再开门不迟。”

门外急道,“我家萧使君不得空!今夜有贼逆哗变,意图逼宫,萧使君已经赶去式乾殿了!”

“谁知你说话真假?”阮朝汐扬声道,“你们若真是奉命前来护卫的左翎卫,就在门外护卫着。开不开殿门,等你家萧使君来了再说!”

门外嘀咕了几句,安静下来。

有内侍大着胆子凑去门边窥探。

只看一眼,便飞快地跑回来,“殿外的将士沿着宫道值守。看样子……确实看守起宣慈殿来了。”

但阮朝汐经过这一夜,谁也不信了。

“便是萧使君亲自过来,也不要急着开门。”她轻声吩咐下去,“人心难测,谁知外头的将士奉了什么命,打算做什么。除非荀令君来了,亲自站在门外,你们见了人再开门。”

羽林左卫见势不对,四下溃散奔走。门外换了一批人,意图破门而入的攻势总算停下了。

激战了整个时辰的庭院安静下来。

宫人们陆陆续续从躲避箭雨的各处走出,收拾扎了满地的箭矢,把俘虏拖跩去殿室里集中看守,处置尸体,清扫血迹。

短短一个时辰的攻防激战令人精疲力竭,众人疲惫至极,不轮值守夜的宫人纷纷在地上一躺,就地入睡。

阮朝汐去了趟灯火通明的正殿。老太妃抱着沉睡的湛奴坐在卧床上,梵奴依偎在身边,黑亮的眼睛大睁着。

“嬢嬢,坏人走了么?”

阮朝汐去盆里洗净了手,摸了摸他头上的小髻。

“坏人已经走了。现在门外的不见得是坏人。我只是防备万一,再三确认罢了。”

“那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最好的可能。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字,等。”

殿外就此没了动静。

三更天后,梵奴实在撑不住,枕着她的手肘睡下了。

曹老太妃这些日子吃睡不好,头上斑白的银丝明显增加许多。她抱着湛奴,叹息着和阮朝汐说话。

“看到你,就像看到我年轻时候。等活到我这个年岁,这辈子算是看开了。佛经里说,苦海无涯。处处都是苦海里没了顶的苦命人,捞出来一个,捞不了十个。捞出来十个,身边还有上百个,上千个,哪里捞的过来。索性两眼一闭,眼不见心不烦,囫囵着过罢。”

阮朝汐笑了笑,“能捞一个是一个。对了,还未替我母亲谢过老太妃。我母亲说,老太妃当年赠送的一本佛经救了她。”

曹老太妃摆摆手。“她是自己救了自己,不提了。等这回事过去,我也把这些年积攒的体己全捐出去,在京城里新建一座佛寺,我也搬去佛寺里修行罢。这两孩子和你有缘,以后你得空了,多探望探望便是。”

阮朝汐轻轻抚摸着梵奴头顶的小髻,并未应下。

“但臣女很快要出宫了。应该不会在京城久留。”

曹老太妃惋惜地转动佛珠。“才入京几日,怎么就要出京!你母亲呢,你丢下她在京城里,自己出京去?”

阮朝汐心里微微一动,放下梵奴,起身拜倒。

“阿般和母亲相聚,不忍离别。母亲已经是带发修行的佛家居士,也早想摆脱俗世红尘。只是母亲身上还有淑妃的头衔,难以离京,不知老太妃可否恩准……”

曹老太妃明白她的意思,沉吟道,“你母亲是皇帝的人。后宫事我原本是不管的……罢了。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做主一次,勾除宫里的头衔,让她干干净净入佛门便是。”

阮朝汐眼眶发热,郑重大礼拜谢,“多谢老太妃。”

“起来坐下罢。” 曹老太妃怜爱地摸摸卧床上并肩睡熟的两个幼童,“这俩孩子都可怜,小小年纪没了娘,夜里都睡不安稳。你在京城时,多来看看他们也就行了。”

“一定。”

曹老太妃又摸了摸梵奴,叹息说, “听闻皇帝不大好了,不知是不是定下梵奴,怎么还未见诏书啊……”

正絮絮念叨时,忽然有人疾奔过来,在寝殿外叫道,“郡主,萧使君来了!正在外头叫门。”

阮朝汐应声道,“萧使君来了也不开,隔门问他。把他的来意和打算,事无巨细地问清楚。”

话音刚落,回禀之人似乎想起了什么,又急忙道,“荀令君也来了,和萧使君一同在外头。奴婢开不开门?”

阮朝汐微微一怔,即刻起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