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新生(6)(2 / 2)

“依着大兄之意,如若在我军对钱唐等地形成合围之势前,孙伯符能够舍弃上述之地,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曹冲想了想,看向自家大兄背影道。

“可以这样说。”

曹昂伸手指着眼前舆图,“如果某是孙伯符的话,面对此前那等凶险境遇,当在我军没有形成南下攻势前,筛选出军中已有动摇之辈,而着力重用重赏那些仍愿在凶险境遇下追随的文武。”

“甚至可能的话,应派遣可靠之辈,叫他们趁着战乱之势,将大军撤离吴郡,转战会稽郡的消息传递出去。”

“如此在我军持续攻势下,抓紧搜刮一切能带走的资源,派遣那些动摇之辈,据守在钱唐等地,哪怕能争取十几日窗口期,甚至更短的时间,但这足以给自己搜刮山阴、上虞等地创造宝贵时间。”

“如此复刻此前所为,少说是能聚拢数万众死忠追随,这样所部深入到会稽郡境内,不说能否实现逆风翻盘,但至少数载内是无法被彻底倾覆的。”

这……

听到这话,曹植、曹冲他们露出震惊之色,很显然这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可是这样毫无意义啊。”

曹震瞪大眼睛,看向曹昂说道。

“毫无意义?”

曹昂笑着摇起头来,“不,你错了,汉室在会稽郡之地,仅限于以山阴、上虞为首的北部之地,对于中部,甚至南部,掌控力度是极为薄弱的,甚至有些干脆就没有掌控。”

“这也是为何江东山越之患难以平复的根本原因。”

“真要是在那些熟地治下,山越被打的无法展开反击,那他们就会果断放弃这些,深入到地势更险峻之地去。”

“对于我军而言,征服江东诸郡,这只是明面上的说法,实则就是征服那些在控制下的城池,但是更广袤的地方呢?”

“那些未被触及的山林险地,才是真正的隐患所在。若孙策真能借溃退之机,将势力渗入会稽南部深山,与山越联结,凭险据守,休养生息,则江东战局必将再起波澜。”

“真要按大兄讲的这样,孙策这是错失了唯一翻盘的机会!!”

曹冲似想到了什么,双眸微张道:“孙策真要舍弃钱唐等地,辗转到会稽郡腹地去,这就使我军拖入了战争旋涡下。”

“耗费一年半载平定江东,跟耗费数载平稳江东,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更别说一旦出现这等境遇,局势对我军而言,将会是极为的不利。”

“特别是在此期间,哪怕我军投入众多兵力,不惜一切代价对其展开围剿,可问题是根本无法彻底围剿。”

“交州!!!”

曹植突然伸出手,情绪有些激动道:“依着大兄、仓舒的假设来论,真要按着此等境遇演变的话,孙策在会稽郡被不断积压,以至于失去了与我军展开斡旋的机会。”

“那么孙策大可选择脱离会稽郡,择机杀进交州境内!!”

“虽说交州是在大兄节制之下,但不管是兵力,亦或是发展,那都是远远比不过其他四州的。”

曹昂露出欣慰的表情。

“虽说交州地广人稀,山川险阻,且有瘴气横行,但对于怀揣恨意,在绝境中杀出来的精锐来讲,这根本就不算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曹植继续道:“关键是我军在此之前,投入了大量人力和钱粮,这本身就受到不小的损失,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我军的注意一直在会稽郡境内,这势必会忽略对其他地方的警觉。”

“真要叫孙策这样做了,不管是在交州境内横行,再或是以交州作为跳板,继而向荆南发动奇袭,这都会对我军产生极为致命的代价!!”

曹震、曹演他们睁大眼睛的看向曹植曹冲哥俩,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这不可能吧?!

瞧出这些的曹昂,此时开口,“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有道是时势造英雄,但别忘了,有时也是英雄造时势。”

“以此作为前提,如果江东征伐,真要持续数载,某一定不会常待在江东,势必会叫麾下文武在此围剿。”

“如此就会出现协调不顺之境,真要叫孙策从会稽郡逃脱,杀到交州或杀至荆南,这势必会造成凶险之境。”

“还有持续数载的进剿,都没有能将孙策残部剿灭,这必然会对某的声威造成不小打击,与此同时,对曹氏也是一样。”

“一旦孙策杀进交州或荆南的消息传开,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位处在许都的那些对曹氏有厌恶,有排斥的群体,势必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知为何,曹震、曹演他们的手哆嗦起来。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将会是无法想象的。

也是如此,他们心底更生出了庆幸。

庆幸,孙策没有像自家大兄讲的那样做。

“有一句话,你们要始终牢记。”

曹昂伸出手来,看向曹植、曹冲他们嘱咐道:“在定局没有彻底形成前,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觉得优势会始终在自己这边。”

“甚至是掌握了优势,也别有骄傲自满的情绪,因为指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有危机在暗中酝酿!”

“大兄之言,我等定铭记于心!!”

曹植、曹冲几人相视一眼,立时朝曹昂作揖拜道。

对他们的教导培养,曹昂是花了心思的,因为曹昂比谁都要清楚,今后曹氏将要面对怎样的境遇。

如果曹氏、夏侯、丁家三族子弟,没有能从新时期下有所改变,对这个从旧到新的时代秩序下,将思维有所改变的话,那在今后,必然会被一些人抓住把柄,甚至是有针对的进行算计。

好,就算夺嫡不会发生。

那退而求其次的争权夺利呢?

这难道还不会发生吗?

毕竟这没有威胁到曹昂的地位,更没有影响到曹氏大局,但是这会在曹昂之外的群体,在三族之中会产生极大影响。

曹昂可不希望这种事发生。

如果曹氏、夏侯、丁家三族因为争权夺利导致内耗内斗之事发生,那是会动摇曹操曹昂的根基的。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不会发生的。

乱世纷争下,有乱世纷争的特色。

承平时期下,有承平时期的特色。

不可能说时代秩序,从一个境遇迈向了另一境遇下,针对天下的思维还是不变的,这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

‘等到江东整体平稳了,就叫他们留在江东各地历练吧。’

打量着眼前几人,曹昂表面没有变化,但心底却生出思虑。

曹植、曹冲、曹震、曹演他们,还有在各地的曹铄、曹彰、夏侯衡、夏侯霸、夏侯充等人,甚至是核心群体的子弟,曹昂不打算将他们带回许都去,曹昂要用数载的历练与磋磨,来叫他们远离权力中枢的纷争,从而给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真要这样做,曹昂必须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要常与他们保持联系,只要有任何疑惑之处,他都必须要及时的指明方向。

要让他们始终保持斗志。

如果曹昂忽略了这一点,这难保其中不会有人趁虚而入,或许一次两次的挑唆,这不会带来什么,甚至是换来他们的提防,但是时间久了呢?尤其是在他们之中,有些人被曹昂调走了,可他们却没有任何动静,这难道还不会有别的想法?

这世上最不能做的,就是试探人心。

一旦做了,会出现难以预料的事情。

曹昂已经想到今后要面对的境遇,那将是充满挑战与凶险的,所以在今下,他就已经在为后续谋势准备了。

针对江东的种种,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做扎实。

不能留下任何的隐患。

甚至于说,曹昂要从这个时候就开始指明江东后续发展的方向,叫留守江东的文武,还有在江东历练的子弟,一个个都有明确方向的去前行。

只是这就累了曹昂。

毕竟千头万绪之下,还有前线战事要打,这所有压力都汇聚在曹昂身上,这其中滋味到底怎样,唯有曹昂一人最是清楚。

不过对于这些,曹昂并不在意,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路,那么他就要扛起这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