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加德打得正热闹的时候,地球又在干什么呢?
当然是回太阳系庆祝去了。
地球在边缘看了会热闹,然后就只留下了个观测站,自己则慢悠悠地飞回了太阳系,回到了自己原本的轨道上,然后也把月亮给弄回来了。在自己温暖的家里静静地旋转着。
而地表则在开庆功宴。这可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场星际战争的胜利,而且是毫无疑问的、彻彻底底的大胜——地球这边什么都没损失,对方则是亏到姥姥家了。
更重要的是,即使没有后面凤凰爆发,所打出的战果也完全足够了。这次强大的超人类只是锦上添花,大部分的操作都是靠普通人打出来的。
超光速引擎基本上是普通人造的;跑到阿斯加德那里参加宴会,然后再挑衅三大帝国之类的计划,也是普通人想的;在整个作战过程当中,地球的各种决策也都是普通人指挥的;引擎的操作也是普通人完成的。
也就是说,这次战争至少90%是地球上弱小的普通人参战,然后还取得了完全的大胜利。这怎么会不值得庆祝呢?
因为是地球亲临现场作战,也不会存在什么通讯封锁之类的情况。地球到底有什么操作、对方有什么反应、最后达成了什么战果,都是实时报道。最广大的普通人得到消息也就比指挥部慢一点点,他们是全程围观了这场战争的。
这极大地提升了普通人的信心:我们确实没有超人类那么强,但是我们的贡献对地球来说也很重要。我们是地球的一分子,是忠诚可靠的战士,而不是什么累赘。
这就是这场战争最大的意义。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类在星际社会的形象就是以超人类为代表的“上限下限差距极大的种族”。星际社会的网络上面也普遍认为,那些人类最强的强者和普通人类不能混为一谈——他们才是最重要的战略威慑,普通人是不可能追得上他们的。
甚至还有一些声音认为,一旦人类掌握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准确地筛选出这些超人类的基因,那普通人就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人类整个种族都会飞升为超人类种族。
虽然地球上大部分普通人并不知道星际社会在讨论什么,但是这些超人类却不能自欺欺人。他们知道星际社会是怎么看他们的,也知道他们有什么推测,也难免其中有些人会动心。
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互联网的洗脑能力都是很强的。有一些心智不坚定的年轻人看了这些言论,或许就会觉得那些普通人都是累赘:“要是地球上好几十亿人全是强大的超人类,那早就征服宇宙了。”
不光是变种人内部偶尔会有这样的声音,就连复仇者联盟的预备队或是纽约青年超级英雄当中,偶尔也会有这样的言论。
面对这种看法,大部分复仇者联盟成员没什么办法,因为事实就是普通人类和超人类的差距确实是太大了,简直就不是一个物种。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要求每一个超人类都认为自己是人类社会的一份子呢?
席勒也很清楚,面对这种情况不是把高的那个摁下去,而是把矮的那个拽起来。要让双方都明白:普通人的个体可能很弱,但是他们团结起来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神矛局那边的看法和他一样。他们似乎早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为此做准备。他们让席勒去联系复仇者联盟和卡玛泰姬,不是让他们同意自己这计划并帮什么忙,而只是通知他们自己要执行这个计划,同时让他们不要过来添乱。
没错,席勒联系复仇者联盟和卡玛泰姬,不是让他们为战争做准备,而是告诉他们不要出手,把第一次星际战争的舞台留给普通人。
这能极大地提升普通人的信心,同时也让这群超人类意识到:普通人并不是什么累赘,他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出伟大的文明成果,痛击来犯的一切敌人。双方合作要比反目更好。
拥有极端思想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也都只是心里想想。要真说开除他们的地球籍,他们一定第一个不乐意。现在普通人手里握着地球,可以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帮超人类就算不把自己当人类,也得看在母星地球的面子上老实一点。这样对双方来说都好。
现在看来计划的效果很不错:普通人社会正在大肆庆祝,超人类们也很高兴,因为地球的优秀表现显然也是在给他们长脸——“日后出门都高人一头:你家母星会飞吗?你家母星砸过三大帝国吗?你家母星砸完三大帝国还能全身而退吗?地球就可以!”
总之,这一仗下来,战略目标基本达成。狂欢进行了一夜,席勒也被复仇者联盟拉过去喝酒了。大家欣喜若狂地闹了一晚上,第二天醒来,他感觉头还是有点疼。
“医生!”席勒刚睁眼,一个黑影从天而降。他本能地翻身躲开。海伦不依不饶地抓住他的肩膀晃了晃说:“是我啊,医生!我回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