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解释专业、冰冷、逻辑严密,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齿轮咬合。
但金色的、带着暖意的晨光落在她脸上,那专注的神情、清晰的眉眼轮廓、紧抿的唇线,却构成了一种令人屏息的、近乎雕塑般的美丽。
一缕带着薄荷牙膏清凉与淡淡体香的气息,随着她清晰的话语,若有似无地拂过桌面,带着微凉的诱惑。
张煜定了定神,拿起旁边砖头般沉重的《材料力学与热变形分析》。
就在他翻找相关页面的瞬间,手指无意间触碰到了陈琛放在桌角、摊开的那本熟悉的硬壳速写簿。
新的一页跃然纸上——
画面主体,竟是图书馆这盏老式绿色玻璃罩台灯的局部特写!昏黄温暖的光晕被极其精准而细腻的笔触捕捉、渲染。
而在光晕的中心焦点,一只骨节分明、修长有力、食指指腹边缘带着一道新鲜细微划痕(正是张煜刚才注意到的那道!)的手,正用绘图铅笔那极其尖锐的笔尖,小心翼翼地、近乎温柔地拨弄着灯罩边缘一只误入光明的、极其微小的飞蛾。
飞蛾的翅膀纤薄透明,纹路毕现,在温暖的灯光下仿佛脆弱得随时会碎裂消散。
背景是虚化的、厚重如城墙的《机械设计手册》深色书脊,冰冷坚硬,与灯下这充满人性温情的微小一幕形成无声而巨大的冲击。
速写的右下角,用极细的铅笔写着两行清秀而克制的小字:
> **灯下蛾**
> **1996.10.11 夜 于修正间隙**
张煜的心跳骤然失序,血液似乎瞬间涌向了耳根,脸颊微微发烫。他猛地抬眼看向陈琛。
陈琛似乎对他的窥视毫无察觉,正低头用圆规在报告纸的空白处画一个极其精密的同心圆,动作稳定专注,手腕的弧度优雅而有力。
镜片反射着晨光,看不清镜片后的眼神。
但那专注而平静的侧脸,在金色的光晕下,仿佛与速写中那只沾着油污、带着细微伤痕、却无比小心地对待着脆弱生命的修长手指重叠在一起。
阳光勾勒着她饱满的额头和挺直的鼻梁,那粒小小的朱砂痣在光线下如同一点凝固的、燃烧的火焰。
那缕白玉兰的冷香,此刻似乎微妙地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隐秘而柔软的暖意,在冰冷精确的公差符号与材料公式间无声流淌。
“蠕变系数修正公式在附录C,第427页。”陈琛的声音突然响起,清冷依旧,却让张煜如同在课堂上走神被老师点名般心头猛地一跳,指尖的书页都差点翻错。
“啊…好的。”他慌忙收回目光,手指有些不易察觉的发颤,迅速翻到指定页数。
金色的晨光将两人笼罩在一片温暖而静谧的光晕里,只有铅笔划过高级绘图纸的沙沙声、书页翻动的轻微脆响,以及彼此轻浅而规律的呼吸声。
那幅名为“灯下蛾”的隐秘素描,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炽热石子,激起的涟漪带着滚烫的温度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悸动,久久不散。
空气中,冰冷的材料力学公式、白玉兰的清冽冷香、以及来自黄莺挎包里风干羊肉那旷野的咸香,奇异地、矛盾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了这个清晨图书馆里独属于张煜的、沉重而滚烫的寂静。
---
操场的喧嚣如同海潮般扑面而来。
煤渣跑道在深秋的阳光下泛着暗红的光泽,空气里蒸腾着塑胶被微灼后的焦味、防滑粉刺鼻的石灰气息,以及浓烈得化不开的、属于青春肉体的、蒸腾的汗水荷尔蒙。
尖锐刺耳的铁哨声、粗砺雄浑的号子声、此起彼伏的加油嘶吼,汇成一片原始而充满生命力的沸腾交响。
张煜作为临时抽调的裁判助理,在跳远沙坑区帮忙拉皮尺、记录成绩。
沙坑边缘弥漫着新鲜泥土的湿润腥气和选手们汗水滴落的微咸。
刚记录完一组数据,直起有些酸痛的腰,一个清亮又带着点急促喘息、如同号角般穿透嘈杂的声音自身后猛地炸响:
“班长!江湖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