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财政是个大问题(三)(1 / 2)

李达康站起身,走到那张贴满便签的地图前。

"红标是烂尾工程,蓝标是拖欠款项超过百万的单位,黄标是..."。

他的手指在棉纺厂的位置重重一点:"像这样连工人工资都快发不出来的国企,你爱人就在这儿上班,对吗?"。

陈志伟的后背瞬间湿透。

李达康不仅清楚财政问题,连他家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这个年轻的县长远比表面看起来的更可怕。

"是...",陈志伟声音发颤。

"厂里连端午福利都发不出了,工人们..."。

"三百二十七名在岗职工,加上一百多退休工人,背后就是四百多个家庭"。

李达康准确报出数字,转身直视陈志伟。

"志伟同志,你知道我最担心什么吗?"。

陈志伟摇头,喉咙发紧。

"不是这些数字"。

李达康敲了敲账本:"而是数字背后的人心”。

一些国企的工人领不到工资,学校的孩子们在漏雨的教室里上课,医院的病人用不上好药...这些才是会动摇执政根基的大事!"

阳光透过窗帘照进来,在李达康轮廓分明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一刻,陈志伟恍惚看到了不同于其他官员的东西——一种近乎执着的责任感。

"县长,那我们现在..."。

陈志伟刚开口,办公室门就被轻轻叩响。

刘学斌探头进来:"县长,八点半的县政府常务会议...?"。

"推迟半小时,另外你通知一下,让县企业办的章林生列席",李达康不容置疑地说道。

然后转向陈志伟,"你继续说"。

陈志伟深吸一口气,将连夜整理的资料一一摊开:"县长,我初步想了几个方案。一是压缩各单位的办公经费,能省一点是一点;二是追缴部分单位历年欠款;三是..."。

李达康突然抬手制止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志伟同志,你听说过'盘活存量资产'吗?"。

陈志伟一愣。

这个术语他在财政培训课上听过,但关安这种穷县,哪有什么存量资产可盘活?

李达康走到办公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递给他:"看看这个"。

文件标题是《关安县国有资产清查报告》,日期是一个月前。

陈志伟快速浏览着,眼睛越瞪越大——原来关安县虽然财政穷得叮当响,但名下的房产、土地、林权等固定资产却相当可观!

光是县城中心的几处闲置办公楼,估值就超过两百万。

"这些...都能变现?",陈志伟疑惑道。

"不仅能变现,还能创造价值",李达康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我初步设想,对闲置资产进行分类处置:优质资产通过招拍挂引入社会资本;一般资产可以出租或入股;确实无用的才考虑变卖"。

陈志伟听得入神,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县长绝非等闲之辈。

李达康早就看到了他没看到的东西——解决问题的钥匙不在节流,而在开源。

"当然",李达康话锋一转,"这需要县委常委会支持,王书记那边..."。

他故意没说完,但陈志伟心领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