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交代(1 / 2)

王国庆低着头,盯着自己交握的双手,手背上凸起的青筋像一条条扭曲的蚯蚓。

他在心里盘算着:只要再坚持几天,等毛建行得到消息,以林家的能量,说不定真能把自己捞出去。

到那时,这些所谓的"证据",都会变成"查无实据"。

"张书记,我真的都交代完了。"

王国庆抬起头,挤出一个苦涩的笑容。

"我一个快退休的人,哪还敢有什么隐瞒?"。

窗外,暮色渐浓。

梧桐树的影子投在窗帘上,像一张越收越紧的网。

与此同时,市纪委的搜查人员在王国庆家的地下室里发现了一个隐蔽的暗格。

撬开木板后,眼前的景象让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成箱的茅台、中华烟码放得整整齐齐,连包装膜都未曾拆开。

十几个精致的礼盒里,劳力士、欧米茄等名表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角落里一个老式樟木箱里,整整齐齐码放着六十多万现金,用橡皮筋捆扎的百元大钞散发着油墨味。

旁边的小铁盒里,三万多美金和五万多港币被牛皮纸包得严严实实。

最底下压着的,是三十多根黄澄澄的金条,每一根上都清晰地印着"999.9"的标记。

"我的老天爷..."。

负责登记的年轻纪检干部手都在发抖:"这得贪了多少年啊?"。

带队的一名老纪检沉着脸,从床垫下又翻出一个存折。

翻开一看,上面的数字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一百三十多万的存款,最近一笔是上个月存入的两万,备注栏赫然写着"工程咨询费"。

事实上,这还远非王国庆的全部家底。

这位县委书记早已将财产分散转移。

一部分通过地下钱庄汇入在国外留学的女儿账户,另一部分则以"投资入股"的名义,隐匿在侄子王宏公司的账面上。

这些资金看似合法,实则随时可以为他所用。

经初步估算,王国庆的涉案金额已逾千万。

这在九十年代中期,对于一个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

若查证属实,这必将创下余阳市反腐史上的最高纪录,成为震惊全市的"第一贪案"。

一个靠国家工资吃饭的处级干部,竟能敛聚如此惊人的财富,其背后隐藏的权力寻租网络,令人不寒而栗。

而在专案组驻地,市检察院反贪局的郑局长正仔细审阅着王宏的笔录。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某一页上。

"半个月前去香港拍得宋徽宗《竹禽图》真迹,价值约百万,已交给大伯王国庆"。

郑局长眉头紧锁,立即翻看王国庆家中的搜查清单,却发现根本没有这件珍贵文物。

"不对劲..."。

郑局长摸着下巴上的胡茬,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他想起笔录中另一个细节:王宏提到王国庆曾经几次让他搜罗名贵古玩,

就在昨天还打电话让他弄几件"上档次的货"。

可奇怪的是,在王国庆家中竟连一件像样的工艺品都没找到。

郑局长猛地拍了下桌子:"这些宝贝肯定都送人了!"。

他立即拨通了张书记的电话:"张书记,我发现个重要线索..."。

半小时后,专案组驻地的小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张书记听完汇报,脸色越来越凝重。

他想起下午审讯王国庆时,对方对毛建行避而不谈的反常表现。

再联想到毛建行确实有收藏字画的爱好,去年还在市委党校讲过一堂《宋代书画鉴赏》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