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都是定数(1 / 2)

至于曹家魏国公府与平阳侯府仅存的两名男丁子嗣,都不过十几岁的少年,被赵长青下旨,发配流放到了秦凤道边境,充入边军之中。

再后来,因一场战争爆发,曹家仅存的这两个子嗣,被带入了吐蕃高原,一人战死,一人受不住高原气候而病死。

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至于曹家的女眷,都已因贪墨军饷巨大,而被株连。

同时,有不少官员被牵连,或降职,或罢官,或流放,不一而足。

……

五千多万两的财富,足以填补国库目前的空缺了。

这让户部尚书吕季,一时心情大好,松懈了不少,今年终于能好好过个年了。

朝中文武百官,王公大臣,却依旧在惶惶之中。

王荆文的清查行动,同样也是陛下的旨意,短时间内,并不会停止。

不过国库的空缺,暂时被填补了上去,于是身居高位的,赵长青已经暗中下令,让王荆文徐徐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

否则,一旦将所有人都牵扯进来,大周定然内乱。

韩圭也是这个意思,他指点王荆文,哪些人无足轻重,可以即刻查封,相关人等下入开封府监狱,等候审判。

哪些人可以暗中观察,暂且不动,哪些人不能动,要留待时机。

王荆文倒也没有那么古板,且如今他也明白,天下哪有不贪的官,不贪的皇亲贵族?

只不过贪也分大贪和小贪,也有“该贪”和不该贪,贪的无足轻重的,自然从轻发落,贪的影响国本的,自然从重处罚。

至于这个轻重大小之分,全在一念之间而已。

当初,王荆文初入仕途,以为可以凭借自身之力,以身作则,去影响所有人,于是从细微处着手,效仿他的人也不再是少数。

且京城之中,颇为盛行廉洁节俭之风。

然而这些年来,他才逐渐明白过来,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廉洁节俭,而是朝廷,陛下,以及整个世俗,乃至天下,需要他们廉洁节俭。

于是,这些人便表面上做出了一副样子,让旁人以为他们真是清官。

但私底下,这些人贪墨钱财起来,依旧毫不手软。

不仅如此,王荆文曾经还设想,一旦廉洁节俭之风盛行,这些贪官污吏的贪墨的银子,便失去了作用,自然而然的就会流入世俗,流入民间。

可现在他才明白自己太天真了,这些官员们,冒着被杀头的风险贪来的钱,怎么可能会轻易流出去?

都藏的很深,巴不得后世子孙,都永远传承着,别拿去花天酒地败光了。

这也就导致,那些官员都以节俭之名,更为吝啬,民间世俗流通的钱财,也越发的少了。

这也是为什么,王荆文会与韩圭想出了这个策略,让赵长青下旨,彻查贪污的缘由。

当然,这也主要是因为,如今大周朝可以说已经安定了下来。

西域已定,吐蕃不足为虑,至于北元,就算是南下,也损伤不了大周的国本。

可以说,外患几乎影响不了大周了,所以王荆文这么做,并不会引起大周内乱,这才能够执行下去。

要不然,单抄了魏国公府和平阳侯府这两家勋贵,便足以让其他的勋贵投鼠忌器,唇亡齿寒,有造反的可能了。

所幸,并无大事发生。

……

承平十八年,十月。

此时,正在龙虎山后山的洞府之中闭关的张天师,忽然心有所感,睁开了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