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徐剑飞正心急如焚地,亲自带领着他的预备队第二纵队,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疾驰。
他们风风火火地穿行在枪林弹雨中,与时间赛跑一般,拼命地向南瓜店奔来。
就在奔跑的途中,远处山顶上传来了几声清脆的枪响,这突如其来的枪声,让战士们的神经瞬间紧绷起来。
紧接着,防空的军号声骤然响起,如同一道紧急的命令,战士们毫不犹豫地迅速钻入道路两边的丛林。
一进入丛林,战士们立刻像被抽走了全身力气一样,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
他们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仿佛要把肺里的空气都吐出来似的。
只有在敌机降临的短暂时刻,他们才能得到片刻的休息和喘息,否则就只能不停地奔跑,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歇。
即便是那些为女兵们配备的毛驴,此时也已经疲惫不堪,跑不动了。
它们喘着粗气,脚步踉跄,仿佛随时都可能倒下。
徐剑飞隐藏在茂密的树林中,紧张地注视着天空中,那一群群肆虐的鬼子轰炸机和战斗机。心急如焚,心中暗暗咒骂道:“我真是该死啊!当初怎么就没想到从德国订购几门高射炮呢?要是有了高射炮,小鬼子肯定不敢如此嚣张!”
其实,当初徐剑飞并没有预料到自己的队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
他最初的建军目标,只是想训练出一支特种作战大队,与鬼子展开特种战斗。
因此,他在采购武器时,主要考虑的是适合特种作战的轻型武器。而对于重武器,尤其是高射炮这种防空武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此外,自古以来就有“防空防空,十防九空”的说法,而且高射炮的弹药消耗极其巨大,这使得它在实际作战中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被一些人视为“鸡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基于这些原因,徐剑飞在采购武器时,并没有将高射炮列入优先考虑的范围。
然而,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徐剑飞逐渐意识到,缺乏高射炮对防空能力的影响。
可是,此时真正的高射炮精品——德国货,已经难以购买到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转向美国,购买了 10 万支大八粒,以及勃朗宁机关枪,但仍然没有购买高射炮。
此时此刻,他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这懊悔的根源,便是那些如苍蝇般恼人的鬼子轰炸机和战斗机。它们像幽灵一样,死死地咬住自己的队伍不放,使得队伍无法顺利前行,只能不停地奔跑、停歇,无法迅速抵达南瓜店。
尽管如今张志忠将军身旁的兵力,相比历史记载已经多出了一倍,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宽慰。因为他深知,历史上的那场战役,他是以区区 1500 人的兵力,去对抗日军那多达 5000 人的强敌。而如今,尽管他手下的兵力接近 5000 人,可他所面临的敌人,却是整个 39 师团!两万多人。
如此更加悬殊的兵力对比,让他意识到这场战斗的危险程度,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那次。
如果自己不能尽快增援上去,那么历史的悲剧恐怕将会再度上演。
届时,中国将会失去一位杰出的名将,而第五战区也将痛失一根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