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带上你的脑子和嘴巴就行了(1 / 2)

只是在照片的角度、光线上做了微调,并在关键的机身序列号部分,用后期处理软件进行了模糊化和轻微的篡改。

这种手法算不上高明,但足以应付那些流于形式的初步审核。

这个发现,让他立刻警醒。他意识到,嫌疑人利用的,正是不同部门、不同乡镇之间信息不互通的壁垒。

于是,他调整了策略。不再是简单的逐一比对,而是建立了一个交叉验证的数据库。他将所有申领人和农机具的发票、序列号、型号等关键信息,全部录入一个Excel表格中,然后利用筛选和查重功能,进行机器排查。

办公室里,只有键盘的敲击声和鼠标的点击声在回响。林纾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他的眼神专注地在屏幕上移动,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棋手,在纷繁复杂的棋盘上,寻找着对手露出的破绽。

很快,第一个“红灯”亮了起来。

一台“五征牌WZ-904型”拖拉机,机身序列号“8G7F...”,赫然在表格里出现了两次!

一次的申报单位是丰山镇的“李家兄弟农机合作社”,申领人是合作社的理事长李大壮;另一次,则出现在红星乡“向阳红家庭农场”的申报材料里,申领人叫赵四海。

林纾立刻从那两大箱原始文件中,翻出了这两份纸质档案。

他将两份申请表并排铺在桌上,几乎是趴在桌面上,像鉴定文物一样仔细地 scrutinizing。

两份申请表上的公章,一个是“丰山镇农机服务站”,一个是“红星乡农机管理所”,章印的颜色、清晰度都略有不同。但那张作为附件的拖拉机照片,却是一模一样的拍摄角度,就连拖拉机轮胎上沾着的一块泥巴的形状,都分毫不差!

这已经不是巧合,而是赤裸裸的欺诈。

林纾的心脏有力地跳动了一下,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兴奋。他知道,他已经从“找到一条线索”阶段,进入了“揭开一张网络”的阶段。他在笔记本上,用红笔将“李大壮”和“赵四海”的名字圈在了一起,并在中间画上了一条重重的连接线。

随着排查的深入,更多不对劲的地方浮现出来。

在红星乡的补贴记录中,他发现有三家合作社,在同一个季度,集中申报了十几台“水稻插秧机”的购置补贴。

林纾的指尖在“水稻插秧机”这几个字上停住了。

他虽然不是农业专家,但在来之前,也做过基本的功课。他清楚地记得,市农业局的区域报告里明确指出,丰山镇和红星乡一带,由于土质和水源条件,主要种植的是玉米和小麦这类旱地作物,水稻的种植面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给一个几乎不种水稻的地方,补贴十几台专业的水稻插秧机?

这简直就像是给一个海滨城市,配备一支沙漠作战部队一样荒唐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