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当初统计出这个数据时,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大先生和随行人员闻言,无不露出震惊的神色。
在这个文盲率高达95%的民国年代。
100万工农群众能够读书看报,这简直是个奇迹!
"好!好!好!"大先生激动地连说三个"好"字,用力握住林枫的手。
"林枫同志,你们这项工作做得太出色了!"他的眼中闪烁着欣慰的泪光。
林枫连忙谦虚地摆手:"大先生过奖了,这本就是我们的责任"
他望向街上正在学习的人群,语气坚定地说。
"要实现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文化知识作基础是绝对不行的。
我们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不仅如此,"林枫继续介绍道。
"我们红山根据地的工厂企业在招工时,都会优先录用识字的人。
这个政策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
现在我们的工人不仅技术水平过硬,文化素质也是全球顶尖的!"
大先生连连点头,脸上洋溢着赞许的笑容:"做得好!林枫,你们考虑得很周全啊!"
他突然兴致勃勃地提议:"走,带我去看看你们的学校。
说起来,我以前可是个小学教师,毕业于师范学校呢!"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很快,他们便来到了红山镇的教育区。
令人惊叹的是,这里不是只有一所学校,而是有五所规模宏大的校舍!
"因为红山镇现在有30多万人口,我们虽然已经建了五所学校。
但还是无法完全满足所有适龄儿童的上学需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顿了顿,自豪地补充道。
"不过在我们这里,所有孩子的教育都是完全免费的"
红山镇的老百姓们对送孩子上学这件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免费的教育机会,还能学到真才实学,这样的好事谁不乐意呢?
为此,红山镇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另外两三所学校。
并已规划在未来逐步建立中学乃至大学,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
在前往学校的路上,大先生了解到这些情况后。
不禁对林枫和随行的干部们赞叹道:"太好了!
红山镇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已经走在了所有根据地的前列!"
当众人抵达红山镇第一所建立的学校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校园。
这所学校目前已有三四千名学生就读。
此刻正值上课时间,整个校园静谧有序。
只有教学楼里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和悦耳的歌声。
不远处的大操场上,几个班级正在上体育课。
"这里的教学氛围真是好"大先生站在校园,环顾四周,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总之,进了学校后,大先生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种久违的愉悦氛围里。
作为师范毕业的,他对校园有着特殊的情感。
突然,大先生的目光被操场上的场景吸引住了。
那里没有常见的球类或者跑步等活动。
而是一个班的孩子们正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武术。
只见那位身着练功服的老师一招一式刚劲有力。
孩子们则全神贯注地跟着比划。
每出一招都齐声喊着"嘿!哈!"的口号,气势十足。
"有意思!"大先生眼前一亮,立即招呼林枫和众人,"走,我们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