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活字印刷术后,格物书院腾出一间屋子来做为印刷室,专为周刊杂志排版印刷,出考试试卷所用。
姜远编写的《物理要义》、《算章要义》、《算章启蒙》等书,也被重新拿来排版批量印刷。
如此一来,省去了大量人工抄写的时间,保证所有学子拿到的课本都是一致的。
当然,印刷室的工作繁重,就不能再让学子们自己动手。
除了排版由几个老成持重的学子负责,其他的活就得聘请工匠了。
姜远又以格物书院的名义,在鹤留湾公告栏张贴出告示,招收年满十四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学徒百人。
谁料消息一出,来应聘的人,人山人海,格物书院门前排起了长队。
格物书院是什么地方,那是大周的顶尖学府。
能进那里边干活,闻闻书香气,说不得还能吸进一些墨水哩。
大周的普通百姓识字率并不高,大多数人因贫困,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交私塾束修。
更别说买笔墨纸砚比束修更贵,根本不是贫困人家承担的起的。
如今能进格物书院干活,说不得有机会识识字,学学文章。
更重要的是,格物书院不但给工钱,当学徒还不降户籍。
将来从学徒出师了,工钱会涨,还有门手艺傍身。
这就不怪想来应聘做学徒的人趋之若鹜了。
但格物书院毕竟是念书之地,学徒与学子混在一起是不合适的。
姜远便在武韬部大演武场一角,隔出一片区域,砌了砖石围墙,单独开了一道小门,与格物书院隔绝开来。
这里也是临时所用,印刷厂以后要面向大周所有人,必须得单独建厂才行。
如今招学徒,也是让他们先学着,待建成印刷厂后,那些工匠学徒会一同迁走。
同时印刷厂还需要独立出书院,由专门的官员来管理,这些也需要与赵祈佑商议后才行。
毕竟,印刷厂可以算作制造无形之刀的所在,万不可归属于某个人所有。
姜远让人搬了桌子放在格物书院大门前,亲自面试,机灵的招进印刷厂。
有力气但资质差的,也招收进来,这些是给造纸厂培养工匠的。
单改良了印刷术,不改良造纸术也是没用的,就似只有弓没有箭一般。
姜远挑挑选选,终于招够了一百人,但来应聘的人实在太多,姜远也只能遗憾的告知,让没被选上的下次再来了。
被招上的兴高采烈留下,没被招上的垂头丧气散去,渐渐走了个干净。
姜远在桌子后坐了一上午,只觉老腰僵硬,伸了个懒腰便要回府歇会。
下午还得去安排试制造纸,侯府门前空地上的芦苇堆成山了,若不及时处理,一个火星子就能将侯府烤了。
“东家,六子送来的信!”
姜远刚站起身来,三喜拿着一封信与一本小册子急匆匆而来。
姜远见得三喜这么急切,接了信,展开看了看,自语道:
“这两天夜里,都有人往大户人家的门缝里塞书?免费送书,还有这好事?”
姜远翻了翻手中的小册子,见得里面的内容,脸色顿时一变,转身往鸿帝的小别墅而去。
“真是好胆!竟敢曲解朝廷政令,蛊惑百姓!”
鸿帝抓着姜远送来的那本小册子,怒容满脸。
这本书上,大言特言所谓的为庆嫡皇子临世,朝廷减其百姓一年赋税,推测实际上只有三个月。
到明年开春,定然又要恢复原来的赋税。
且还分析朝廷收缩出关盐铁份额,很可能是朝廷缺钱,以收缩份额的名义,加收商贾的税收。
又说,即便不加收商贾税收,一旦缩减盐铁出关,不但损害商贾利益,也不利于与他国的往来。
关外势必会因此而混乱,盗抢之事将会频发,行商商队的风险大增,成本更高。
书上还谏议朝廷,为利国利民,直接取消傜役以强国。
这本册子上写的东西,看似理性解析,却处处透着挑唆之意。
而且一看,就知道是冲着朝廷,也是冲着周刊杂志而来的。
鸿帝本为周刊火爆,所起到的效果明显而龙心大悦,但现在这么快就有人出来唱反调,不怒才是怪事。
“姜远,派人进皇宫,将此事禀于陛下,必要严查幕后主使之人!
这些东西是谁写的,也一并抓了,以谋逆之罪杀之,将其头悬于城中四门之上!”
鸿帝一拍桌子,怒声下旨。
姜远想了想,劝阻道:“太上皇不可!”
鸿帝龙目微眯,看向姜远:“为何不可!这些人写这种东西,其心可诛!
那些作乱的文人,不杀上一批不解其恨!”
姜远吸了口凉气,暗道鸿帝虽然退位了,但若他的杀心一起,依旧会人头滚滚。
现在他认为一些居心不良的文人,在暗中挑唆百姓,这触到了他的逆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