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刘协去处(2 / 2)

等他们走了以后,刘辩重新睁开双目,唐皇后在床边坐着帮忙掖被角。

因嗓子不适,刘辩简短的问道:“渤海王最近在干什么?”

唐皇后动作停下,回道:“在宫中读书,偶尔到太医台去,妾听说他对药理倒是挺感兴趣。”

“嗯……”刘辩沉吟着。

刘协比他小八九岁,还没到就藩的年龄。

刘辩突然道:“皇后去料理其他事吧,让渤海王来照料朕,还有诸葛亮,中庶子就先别当了,去当太子仆吧。”

唐皇后吃惊的看着他。

大臣劝诫,他非反其道而行。

唐皇后见刘辩不似在说笑,知晓他是一代明君,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考量,于是点头道:“妾派人前去传话。”

……

天子累倒的消息确认了。

令人意外的是,最先哭的是商人。

他们到处花高价找天材地宝,然后再托关系往宫里送。

平日他们嘴上抱怨这亏钱那亏钱,但到底赚没赚大家伙是心知肚明的。

若真天天亏钱,谁还跟着朝廷干?

其次,昭宁朝的商人,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堪称亘古未有。

他们不用再穿着带侮辱的服饰,不用小心翼翼的花钱找靠山,只要跟着朝廷的领导走,朝廷甚至会出动州军沿途保护他们。

他们的生意不再局限于一地,而是有机会出县、出郡,甚至出州。

不少商人为了赚钱,拿出家底,在别的州郡投入很多。

天子要是倒了,岂不是全打水漂了?

以前的承诺万一不作数了怎么办?

最要命的是搞不好他们在别的州郡的生意,一眨眼就要充公了。

日日祈求上苍,为刘辩积功德最勤快的就是他们。

其次便是百姓,消息每传到一地,百姓无不沮丧痛哭。

具体啥样没人知道,反正各地是如此上报的。

前朝、先秦,极少有人能引起民间这种反应。

早晨,百官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崇德殿汇聚,等待着宫门打开。

今日多了新面孔。

河南尹张昭回京了。

河南尹是个香饽饽的职位,在州权并未被刘辩三分前,各州刺史谁要是能升为河南尹,都是破格提拔。

他窜起的速度比杨修还快!

杨修吃了年龄小的亏。

周围不少大臣,过来与张昭主动打招呼混脸熟。

里面还有不少曾经对张昭冷眼旁观,甚至将其挥袖驱逐出府的人,真可谓是风水轮流转。

张昭懒得理他们,目光在人群中找寻,然后锁定在荀彧身上。

尚书令荀彧处在最不起眼的末尾位置。

尚书台从天子回京就闲了下来,工作被太后属官大长秋接替。

大长秋是个两千石的位置,直逼九卿,下辖中宫尚书、中宫私府令、中宫署令等几十个部门。

太后要临朝,秘书肯定用自己的合适。

其次,何太后对朝廷的官吏很不满,尤其是尚书台。

在她眼里,若不是百官无能,怎会让皇帝累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