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赚钱和地方发展(2 / 2)

一念至此,刘辩提笔写下袁绍的名字,再在之后落笔暂代北军中候。

万一镇不住场子,可以及时换人。

从九卿,到北军中候,再到将领,如今年轻一代彻底站稳朝堂,沦为主导。

还有一些人的安置,需要刘辩做决定。

比如马腾等人。

当初赐袁绍假节,并录尚书事时,没有经过朝廷和尚书台的程序。

他当场拍板定下,连圣旨都是赶制的。

马腾那些人,袁绍为了拉拢他们应对叛乱,曾许诺过不少好处。

凉州之事平定,他们个个都立下了大功。

从袁绍的奏报来看,纵使朝廷并未出兵,他亦能统一凉州,无非就是需要些时间。

沉思片刻,刘辩就有了主意,关内侯马腾为凉州都督,姜囧为凉州刺史,再挑个宗室去当凉州牧。

以袁绍的讨贼联军为蓝本,成立凉州军,下辖五个营,共一万五千人。

多余人数,配合所留驻军,改编为边防第九,第十军,直属大将军府统领。

第九军将领定为段煨,驻扎在冀县。

下辖第二十五营、二十六营、二十七营、直属骑兵营、直属弩营共计五营。

第十军将领定为徐荣,驻扎在边疆。

下辖第二十八营、二十九营、三十营、直属骑兵营、直属弩营共计五营。

如果再加上后期的备倭兵,凉州有六万人。

但那有一个大问题,基本做不到自给自足养兵。

汉军如今待遇极好,除了少数几个富庶的州郡有本事外,其他全需要朝廷供给。

而凉州是其中之最。

不算运输损耗,及人力成本,用度上朝廷每年需要在凉州开支六亿钱以上。

战时可能会翻倍。

也就是在卢植手里,朝廷攒下点钱,否则如此多的军队,会严重拖慢王朝的发展速度。

军屯、以战养战、削减军费,都可以缓解财政,但三条路他都不是很满意。

最好的方式还是让凉州有能力在产出上,抵消掉每年六亿钱的花费。

这是个大问题,论起赚钱和地方发展,有两人十分专业。

糜竺、张昭。

刘辩当即下令把他们找来,两人行完礼坐下之后,刘辩开门见山的抛出问题。

糜竺沉吟道:“六亿钱不是小数目,而且还需要每年稳定产出。”

张昭接话道:“丝绸之路或将可行,朝廷可以下旨垄断河西走廊商道(敦煌-武威段),设凉州榷场,所有交易朝廷抽走两成。”

刘辩早有想法,心动顿时一动,问道:

“预计有多少收入?具体怎么操作?”

张昭继续道:“臣查阅过典籍,典籍记载曾经途经河西走廊的单支商队载货价值可达2000万钱,多是丝绸和玉石,朝廷收的两成主要是三个方面构成,其一,基础赋税一成,其二,朝廷遣闲暇军队沿途保护,劳苦费半成,其三,朝廷成立工坊,雇佣劳工帮忙搬运、运货所产生的费用,如此还能解决一大批流民安置,预估每年纯收入在两亿钱以上。”

刘辩眼前一亮,不愧是张昭,一句话帮他解决了三分之一的窟窿。

他望向糜竺,看看这家伙还有什么来钱的路。

糜竺没让他失望,当即开口道:“河西四郡盐铁专营,可为朝廷来带稳定的年收入,预计有上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