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不支持也不反对(2 / 2)

这样也好,没人在外面搞事,等王允从太医台出来,刘辩已经搞定了三公九卿。

现在外面流言四起,是时候找重臣们好好聊聊这件事了。

“宣荀彧入宫,朕先与他聊聊。”

“遵旨。”

郭嘉躬身退下。

刘辩侧殿在榻上煮茶等着,场景并不是很正式。

等了一段时间,外面传来荀彧的声音。

“臣尚书令荀彧,觐见陛下。”

“进来吧。”

荀彧走入殿内,刘辩朝他招手,“文若过来坐。”

荀彧略显迟疑,刘辩失笑道:

“想光熹元年时,朕与卿初见,便在此对坐议政,聊了足足一夜,如今你我君臣之间,难道还比那时更多间隙?”

他知道对方是顾忌君臣之礼,这是故意这么说的。

刘辩心里是真心将荀彧当成自己好友,有时候他自己都会感慨,对方好像有读心术,总能读懂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可惜随着国力的强大,他集权程度的加深,两人也慢慢渐行渐远。

倒不是说互相走的越来越远,而是难有如好友般,畅谈理想互相扶持的时候。

“臣遵旨。”荀彧只好坐了过去,静静的等着天子开口。

刘辩叹口气,先给他倒了杯茶,问了句题外话,“曹卿什么时候回来?”

“几日内吧。”

“朕有意让他再做一次新政尖刀。”

荀彧抿着嘴唇停顿了好一会儿,抛出问题,“如今国富民强,至多三五年,天下便可大定,那时盛世降临,陛下何故执意一次次变法?”

不管九品正从制是什么东西,可涉及的人数太广了,事关天下官吏,乱是肯定的。

刘辩没回答这个问题,反问道:

“卿不支持?说内心真实想法,朕不怪你。”

荀彧坦然道:“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臣知道陛下所做的肯定是对的,臣所担心的是此事的影响。”

“那朕先让你知道知道,外界传的风言风语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于荀彧,刘辩选择摊牌,将陈群呈上来的奏疏直接给他看。

他静静的等待着对方看完,这东西别人或许看不明白,但荀彧一定能看出,于大汉而言,是利在千秋万代的。

但很可惜,荀彧全程表情都很平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臣依旧不支持也不反对,臣还是要提醒陛下一句,一定要多加注意这件事对地方上的影响。”

洛阳肯定没事,刘辩就是把太监的地位拔高成国父,超品的存在,大臣们除了死谏,不会干什么出格的事。

但各地太守就不一样了,保不准会扯什么大旗。

刘辩也考虑到这件事的影响,不过他并不是很担心,唯一可惜的就是不能得到热情的支持,有点遗憾。

他不会用皇权去命令对方必须全力支持,选择暂时抛弃所有念头,笑道:

“荀令君能否帮朕参谋参谋,这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点,变法的成功率有几成?”

荀彧进入状态,沉吟才几息,便分析起来。

“臣以为,陛下应当先在军队中推行品级制度,将军们对陛下十分忠心,可以顺利推行。其次便从司隶开始,此时若有人造反,可以顺势以军队剿之,司隶新政推广开,成为了事实,便不会再有阻碍,全国皆会响应接受。”

造反派造反的原因是什么?阻碍新政变成既定事实。

造反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

除非是疯子,否则谁会为了造反而造反,就连黄巾都不可能说:兄弟们我们反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造反,为了造反而造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