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明情报泄露成了筛子,历朝皇帝担忧起卫所制度(2 / 2)

“儿臣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一定要让军队保持进取心,才能有战斗力!”

人活一世,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利益。

军人想要获得利益,最简单直接,也是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军功!

朱高炽和朱瞻基这两个蠢材,不让边疆武将们征讨犯边蒙古人获得军功,那这些边疆武将只能想其他办法获得利益。

出卖情报,走私武器钱粮,这些都是能获得丰厚利益的办法。

至于瓦剌鞑靼人获得了大明兵器会威胁到大明这种事情,反正到时候是朝廷买单,又关这些已经通过走私获得丰厚利益的边军守将什么事呢?

朱棣毕竟是镇守了北平城这么多年的藩王,对于边军守将的心思,那是一眼就看透。

大唐世界之中,李渊看着视频,也皱起了眉头。

“如此看来,咱们大唐的府兵制度,似乎也是隐患重重啊。”

在场的诸多大唐重臣,也是表情忧虑。

府兵制,是西魏刚刚建立的时候,宇文泰为了和东魏高欢抗衡而搞出来的制度。

简单地说,就是政府发给百姓土地耕种,而百姓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自带兵甲钱粮,应征入伍打仗!

这个制度极大地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百姓因为获得田地的关系,打仗的时候也分外的卖力。

由此,西魏得以迅速的强盛起来,最终从西魏——北周——隋朝这一条线上发展出来的关中政权,先后灭亡了脱胎于东魏的北齐和长江以南的陈朝,一统天下。

府兵制度,是关中政权强悍战斗力的最佳保证!

在场所有的大唐高层都是眼光出色的精英人物,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大明这个“卫所”制度,就是府兵制度的翻版!

唯一不同的是,卫所大部分位于边疆,而大唐府兵的田地一般都位于关中这样的内地。

但田地在哪里,并不影响整个制度的大局。

既然大明的卫所制度会在短短几十年内基本崩坏,这也就代表着大唐的府兵制度也一定会走上类似的道路。

李渊忍不住将目光投向李世民。

“世民啊,你觉得此事该如何解决呢?”

李世民陷入沉吟,良久之后才摇头道:

“不瞒父皇,儿臣现在也没有什么头绪。”

李建成见状,心中一动,觉得表现的机会来了。

“父皇,既然府兵制度不可行,那不如就直接废除这个制度,改回汉朝时候的授田制即可。”

李建成的想法也很简单,都说汉以强亡,那汉朝的军队制度肯定是没问题的嘛。

李渊闻言,脸上凝重的表情却没有任何放松。

改革?

谈何容易!

宰相萧瑀闻言,一声冷笑。

“太子殿下也未免将事情想得太过简单了。”

“府兵制度已经在关中实行这么多年,许多府兵都是三代、甚至四代为国效力。”

“如今朝廷若是废除,说不定就要引起关中府兵的兵变!”

李建成表情顿时一僵。

李渊摇了摇头,道:

“萧瑀说得对,府兵制度确实不能一下子就废除。”

大唐如今虽然一统天下,但归根结底,关中才是大唐的基本盘。

一旦关中府兵哗变,那刚刚被大唐占据不久的中原和江南,必然会趁势而起。

到那时,没有了强悍的关中府兵,大唐还怎么去镇压中原和关中的叛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简直就是在自杀。

李元吉有些不服气,开口道:

“父皇您才是天子,只要您的旨意一下,那些黔首百姓还敢不从?”

李渊大怒,狠狠地瞪了一眼李元吉。

“你懂个屁,给朕闭嘴!”

李世民在一旁看到李元吉被臭骂,心中不由好笑。

当皇帝固然是拥有整个天下没错,但皇帝一个人是不可能掌控天下的,得有官员来治理,得有军队来威慑所有心怀异心之人。

李世民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不敢在这件事情上开口。

李建成和李元吉却因为急着想要在李渊面前表现,主动踩进了这个大坑了。

活该!

李渊见群臣都给不出主意,心中也是郁闷。

就在此时,裴寂突然开口道:

“陛下为何不发个弹幕问问呢?”

李渊咦了一声,一拍大腿。

“裴寂,你怎么不早说!”

很快,一条弹幕出现。

【唐高祖李渊:诸位,朕觉得大明这个脱胎于大唐的府兵制度需要改良一下,大家有什么主意吗?】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不少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

是以,很快就有许多弹幕冒了出来。

【秦始皇嬴政:朕觉得,大秦的军队制度就是最好的制度,国家以爵位分田,黔首应征入伍作战!】

【汉高祖刘邦:老赢啊,你差不多行了。你知不知道胡亥那时候,你的所谓大秦雄师被项羽打成什么样了?】

【秦始皇嬴政:呵呵,那是胡亥不行,又不是大秦军队不行!你口口声声说大秦制度不行,你的大汉又有什么好的制度?】

大汉世界之中,刘邦哼了一声,正准备发弹幕,曹参突然开口。

“陛下,这弹幕还是别发了,省个一千两银子吧。”

刘邦怒道:

“为何?”

曹参幽幽开口。

“陛下难道忘了,咱们大汉的军事制度,和大秦是一模一样的么?”

刘邦:“……”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汉承秦制”。

别看王朝的名称换了,但是在绝大部分的制度上,大汉确实是继承了大秦的制度。

一方面,刘邦毕竟出身低微只是一个亭长,想要让他一下子设计出一个新的、能超越大秦的制度,多少是有些勉为其难。

另一方面,刘邦麾下最得力的大臣萧何曹参等人,当年都是大秦沛县的官吏,本身对大秦制度如何治理地方就非常熟悉,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所以别看大汉是用道家的黄老学派治国,但落实到详细的制度上,还真就是基本照抄秦朝。

毕竟在大汉之前只有一个大一统王朝就是大秦,不抄大秦,还能抄谁?

刘邦郁闷地叹息一声。

“行吧,这一次就算嬴政那小子赢了!”

就在此时,又一条新的弹幕跳了出来。

【宋太祖赵匡胤:你们是不是傻?大宋的禁军制度才是最优秀的制度,你们那些制度全都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