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刘宏敛财敛出天际,让历朝皇帝们看傻眼了(2 / 2)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收到猴年马月去了都收不齐呢,肯定不合适!”

“嗯,那就这样吧,朕等会就下旨,把所有的刺史和郡守全部都调动起来。”

“嗯,刺史跨州调动,郡守们就在州内相互调动。”

“如此一来,所有刺史和郡守们不就都得立刻缴纳修宫费了?”

“这钱啊,一下子就来了嘛,哈哈哈!”

刘宏说到兴奋处,不由双手叉腰,得意大笑。

何进彻底傻眼了。

“陛下,您这……”

刘宏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开口。

“此计妙极,就这么办吧!”

【刘宏的修宫费政策一出,顿时就引爆了整个大汉官场。】

画面一转,曹操刚刚回到府中,就看到了自家怒气冲冲的老爹曹嵩。

“不干了,这个鸟官,老夫是一刻钟也干不下去了!”

“就是一个平级调动,竟然要收老夫一百万钱!”

“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

曹操闻言,不由表情僵硬。

过了片刻,曹操才道:

“父亲,咱们不是可以往下摊派么?”

曹嵩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摊派?老夫都已经摊派三轮了,现在整个衙门之中六成以上的官员全都辞官归家了,你让老夫再去找谁摊派?”

“若是这钱交不上去,十常侍的狗腿子马上就要来找老夫的麻烦,曹氏还能活吗?”

曹操哑口无言。

曹嵩深吸一口气,缓缓道:

“老夫已经想好了,家里还有最后一笔钱,老夫再帮你走一走门路,看看能不能让你往上挪动一下。”

“至于老夫这个鸟官,今后是不当了,曹氏就靠你了。”

曹操默然片刻,道:

“父亲,难道就不能劝说一下陛下吗?”

曹嵩呵呵冷笑。

“劝说陛下?真敢开口的那些人,早就被免官的免官,流放的流放了。”

“蔡邕,一代大儒,编撰了熹平石经,声名赫赫。”

“就因为一份奏章进谏陛下,差点连命都没了!”

“老夫一个宦官之后,本来就被天下士族看做十常侍党羽,何苦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还会死全家的事情?”

“好了,今后曹氏都交给你了,你好自为之吧。”

曹操满怀惆怅,从曹嵩书房之中离开。

走得几步,他不由长叹一声。

“这大汉,究竟为何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画面一转,一名中年男子拍案而起。

“岂有此理,调动也就罢了,怎么还要交什么修宫费!”

“老夫司马直一生清廉,又哪里来的钱去交什么修宫费?”

“老夫辞官,不干了!”

司马直怒气冲冲,来到尚书台之中,将辞官奏章摔到赵忠的面前。

赵忠接过辞官奏章,面不改色地浏览了一遍,露出笑容。

“司马大人,你也不必生气。这样吧,陛下那边也知道你的情况,特意叮嘱下来,你的修宫费可以打个折扣!”

“嗯,你可以少交一百万钱,只需要交原先九成的修宫费,就能去青州当你的刺史了,如何?”

司马直勃然大怒,对着赵忠吼道:

“老夫一生清廉,从未压榨百姓,哪里来的九百万钱交给陛下!”

赵忠看到司马直这般,脸色顿时变得阴沉。

“怎么,司马大人要不再好好想想?”

“你一个人的死活,确实也无伤大雅。”

“但整个司马氏若是因你而遭祸,这恐怕是司马大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吧?”

“你!”司马直怒视赵忠,“你怎么敢这么做!”

赵忠哈哈大笑,一脸无所谓的表情。

“司马大人,老夫就是陛下的一条老狗。”

“陛下想要钱,老夫就得想办法给陛下钱,这件事情很难理解吗?”

“你想死,随你。但你得给我交完钱再死,懂吗?”

“不然,死的不仅仅是你,还有整个司马氏!”

司马直失魂落魄地离开了尚书台。

画面又一转,刘宏站在少府库房之中,打开了一个箱子上的封条。

封条上写着三个字“司马直”。

刘宏看着面前的诸多金银铜钱,乐了。

“想不到这司马直号称清官,家里竟然也有这么多钱?”

“哈哈,朕早就知道大汉这些士族的嘴脸了。”

张让跟随在刘宏身旁,闻言忙道:

“谁说不是呢?这些士族一个个在当地霸占了不知道多少田地人口,早就脑满肠肥。”

“什么狗屁清官,无非就是家族有钱,不屑贪那点小钱罢了。”

“谁又不知道他们在当地压榨百姓有多么酷烈,才能维持这种所谓的清官名声呢。”

刘宏嗯了一声,淡淡道:

“士族,虚伪之极!朕既然放开党锢,给了他们当官的机会,他们就应该乖乖的把钱交给朕。”

“又想当官,又不想给钱,天底下哪里有这种好事!”

说着,刘宏愉悦地笑了起来。

画面一转,已经是孟津一处驿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司马直坐在驿站房间之中,奋笔疾书,写着一份奏章。

“……当今天下,十常侍宦官乱政,各地百姓民不聊生。”

“若长此以往,大汉将有覆亡之危!”

“臣泣血上奏,望陛下及时醒悟,诛杀阉竖,励精图治,仍不失为一代明君!”

写完奏章之后,司马直静坐良久,拿出一个小小瓷瓶,拔开瓶塞,将瓶中毒药一饮而尽。

砰一声,司马直倒在地上,七窍流血而亡。

【在刘宏变本加厉的压榨之下,原本因黄巾军被镇压而暂时稳定一些的东汉帝国,内部烽烟再度四起。】

【太原、河东、汝南先后有黄巾军余部爆发起义,在太行山之中,张燕所率领的黑山贼,更是号称百万之众。】

【等到当年年末,青州、徐州两地的黄巾军更是铺天盖地,朝廷在这两州之中的统治甚至都出不了郡城,九成以上的县城和几乎所有乡镇都被黄巾军所控制。】

看到这里,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也不由动容。

“这个刘宏,简直是朕看如此之多盘点视频以来,最为贪财的一个皇帝!”

扶苏也是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才道:

“天下怎么会有如此贪财之人呢?”

大秦群臣,同样也是大开眼界。

贪财的人,其实哪哪都有,大家也都见过。

但贪财的皇帝,那就很少见了。

贪财到这种地步的皇帝,更是凤毛麟角,闻所未闻!

秦始皇心中突然有了一点危机感,看向扶苏。

“扶苏啊,你可不能像刘宏一样贪财!”

扶苏闻言,不由好笑。

“父皇,儿臣要这么多钱来做什么?”

“对儿臣来说,大秦的强盛才是最重要的。”

“儿臣更喜欢大秦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能家底殷实,都能拥有自己的财富。”

秦始皇嗯了一声,点头道:

“藏富于民,这其实是黄老的学说。”

“不过你若是能做到这一点,怎么也能比刘宏这个臭小子强上一百倍了。”

西汉世界之中,刘邦瘫倒在榻上,有气无力地开口。

“这刘宏,究竟是哪个臭小子的后裔?”

“娘的,要是被朕知道,现在朕就立刻把他的祖宗开革出刘氏族谱!”

丢脸,实在是太丢脸了!

纵然是刘邦这般没脸没皮着称的皇帝,看到刘宏的表现之后,也是完全受不了。

萧何曹参等人也是面面相觑。

萧何干笑一声,道:

“陛下,臣觉得真的很有必要给皇子皇孙们在金钱这方面进行一个好的教育。”

曹参正色道:

“金钱终究只不过是一个工具罢了,既然生来便是皇族,本该想着利用这种便利施展抱负,为大汉尽一份力才是。”

“怎能沉迷于这些铜臭之物,忘了真正大道!”

刘邦叹了一口气,目光看向在场的刘盈和刘恒两个儿子。

刘盈倒是还好,他毕竟当了太子这么多年,也没听说过有什么贪财的癖好。

倒是这个刘恒……

刘邦心中一惊,赶忙招手示意陈平过来。

等陈平来后,刘邦便附耳道:

“老陈啊,刘恒这小子,在代国那边就藩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贪财的传闻啊?”

陈平愣了一下,随后同样也对着刘邦附耳道:

“陛下放心吧,代王在代国的时候生活是非常朴素的,也从未对金钱或者其他享受有什么追求和痴迷之处。”

刘邦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就好。”

要是刘恒这小子也和刘宏一样贪财,那刘邦可就不会再把刘恒列入到将来皇帝的可选继承人之中去了。

这贪财的皇帝,实在是太吓人了!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揉着太阳穴,除了心累,还是心累。

“朕的子孙,竟然是这个样子的?”

群臣也同样哑口无言。

大汉将来的皇帝,怎么会变成这种样子的?

我们的后世子孙,竟然要为刘宏这种皇帝效命?

想想,都觉得那种生活,简直让人窒息啊!

宋弘干笑一声,开口道:

“陛下,臣觉得,将来对所有皇子皇孙进行金钱教育,势在必行啊。”

刘秀重重点头,沉声道:

“传朕的旨意,从今天开始,选派大儒对所有皇子皇孙进行教育。”

“一旦发现有哪个臭小子贪财成性的,朕直接废了他,让他当一辈子的农民去!”

就在刘秀发火的时候,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正当各地起义纷纷时,一个对大汉历史至关重要的事件,正在大汉西部边疆悄然发生。】

画面一转,孙坚骑着马,带着几名随从,进入了长安城外的一座军营之中。

来到帅帐之内,孙坚朝着坐于上首的主将行礼。

“见过张将军!”

【大汉车骑将军,张温。】

张温看到孙坚到来之后,顿时欢喜不已,离开座位,亲切地握住孙坚的手。

“文台啊,你总算是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坚忙道:

“蒙张大人赏识,让孙某能参与到平定边章、韩遂之乱,是孙某的荣幸。”

张温笑着开口。

“董卓征讨边章韩遂不利,朝廷让老夫来负责这个烂摊子,老夫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好在朱儁大人和老夫有些交情,推荐了你这个江东猛虎。”

“得文台之助,想来边章、韩遂不足为惧!”

【孙坚被任命为张温麾下参军。】

孙坚坐下来,对着张温道:

“大人,坚以为,董卓虽然作战不力,但毕竟和边章韩遂对抗多日,对这两名叛贼必然颇为了解。”

“大人现在是董卓的上司,应该召集董卓前来,询问军情,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张温连连点头。

“文台言之有理,那就这么办吧。”

画面一转,董卓抬头挺胸,进入帅帐之中。

张温脸色难看,瞪着董卓道:

“董仲颖,老夫十天前就命尔前来,尔迟迟不至,是何道理?”

董卓哼了一声,冷然道:

“董某还想要问朝廷一句,边章韩遂叛乱,朝廷不给我董卓援兵物资也就算了,竟然还派张公来取代我的位置,是何道理?”

张温勃然大怒,一拍桌子。

“董卓,尔是在质疑朝廷和陛下的命令?”

董卓冷笑一声,抬头不语,显然是默认。

孙坚就坐在旁边,看到董卓和张温一番言语交锋,迟疑片刻之后站了起来,来到张温身旁。

孙坚附耳,对着张温开口道:

“张公,董卓征讨叛贼不力,反而对朝廷和张公出言不逊,又迟迟奉诏不至,当诛之!”

张温吃了一惊,过了好一会才轻声对孙坚道:

“董卓此人在陇西巴蜀享有盛名,当地诸多蛮族羌人都愿意听命于他。”

“若老夫杀了此人,恐怕蛮族羌人的叛乱更加猛烈了。”

孙坚摇了摇头,正色轻声道:

“董卓的名气,无非是仗着大汉朝廷而来。谁有朝廷的支持,谁就能震慑巴蜀蛮族和羌人,并非董卓的能力也。”

“将军所率,乃是大汉帝王之师,威震天下莫敢不从,又何须担忧一个小小董卓?”

“今日只要将军以军法将董卓诛杀,三军必然心生敬服,任凭将军驱使,平定边章、韩遂便不在话下了。”

“若您不杀了董卓,任由他冒犯您和朝廷的威严,将士们又怎么可能会对您产生敬服呢?到那时,军威士气受损,此次的征讨恐怕只能徒劳无功!”

张温迟疑良久,对着孙坚道:

“文台啊,你且回去吧,别让董卓知晓你说他的坏话,会让你惹祸上身。”

孙坚见张温执意不愿杀董卓,无奈之下叹息一声,转头离开。

董卓紧紧地注视着孙坚,两人擦肩而过。

等孙坚离开之后,董卓傲然道:

“张公如今乃是主将,召我前来,我已然奉命。”

“现在,是否可以继续商议征讨韩遂边章之事了?”

【在该次征讨之中,张温率军先破北宫伯玉,又派遣周慎、董卓分率两路兵马追击敌军。】

【但两人不但没有打败羌人,反而周慎还全军覆没,只有董卓全军归还。】

【流言四起,许多人都认为是董卓暗中勾结羌人,养寇自重,害死了周慎。】

【但这种流言并无证据,张温最终因此次失败而去职。】

【由于此时中原各处烽火连天,起义军遍地,东汉朝廷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边章韩遂的征讨,仍旧命令董卓镇守该地,将主力调回中原。】

【孙坚则因为在击破北宫伯玉之战中表现出色,被朝廷封为议郎。】

三国世界之中,刘备看到这里,不由心生怒火,拍案而骂。

“张温此人,软弱无谋,实在是蠢材一个!”

“若是当时能听孙文台之言杀了董卓,大汉又怎么可能会有接下来的这些祸事!”

蜀汉群臣闻言,不由纷纷赞同。

“是啊,若杀了董卓,大汉或许还能有挽回的余地。”

诸葛亮叹息道:

“孙文台此时对大汉还是忠心耿耿的,若是张温能听孙文台之言,那大汉便多了一个力挽狂澜的忠臣,而不是吴国的开国帝王!”

关羽冷笑一声,道:

“多了一个忠臣又能如何,大汉的忠臣难道还少了?”

“若不是这些忠臣都被灵帝和十常侍给迫害了,如今的天下又怎么可能会被曹操和孙权分了一大半去!”

刘备默然不语。

魏王宫之中,曹操啧啧作声。

“孙文台此人,确实是颇有见识,当时就能看出董卓的狼子野心。”

“可惜孙文台死得太早了,若是如今孙文台坐镇江东,那孤可就不能只放一个张辽在合肥了,起码得多加三倍兵力才行。”

曹丕咳嗽一声,道:

“儿臣听说,孙文台每战必身先士卒,舍生忘死。”

“以他这种打法,出事是迟早的。”

曹操微微点头,突然叹息一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夏侯渊那个蠢材,不也是如此?”

“否则,又怎么会被黄忠那个白首匹夫所杀!”

吴王宫之中,孙权看着金幕中的孙坚,一脸神往。

“没想到,父王当年竟然还有这般英勇事迹,过人眼光!”

孙坚虽是孙权的父亲,但孙权幼时孙坚就已经在各地为官,随后又参与平叛,两父子之间的相处很少。

等孙权稍微大了一点,孙坚已然死去。

故而,对这位父亲,孙权的确知之甚少。

鲁肃在一旁,也不由感慨。

“先王若是能躲过那一次劫难,或许咱们大吴已然一统天下了。”

孙权点了点头,心情复杂。

幼年丧父,成年丧兄。

吴国的内政,固然是三国之中最为混乱的。

但谁又知道,孤一路走来,究竟有多么辛苦。

若是孤的心眼少一点,能力欠缺一些,说不得就和许昌之中那个大汉皇帝一般,被张氏或者陆氏等江南大族玩弄于掌心之中了吧?

孙权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起来。

评分倒数第一又如何?

父兄打下的基业,绝对不能在我孙仲谋的手中败落!

孙权按住心中诸多心思,露出一个笑容。

“逝者已矣,生者自当奋发,才能不辜负先辈的努力。”

“好了,科举殿试明日就要进行,到时候大家记得都来,一起见证咱们大吴的第一次科举盛事!”

陆逊、吕蒙等人闻言,表情都不由颇为微妙。

谁都知道,科举这种事情就是在挖世家大族的根。

但纵使世家们再如何百般拖延,东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科举,终究还是要举行了!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相较于张角等人率领的黄巾之乱而言,第二次的大起义涵盖了东汉几乎所有领土,遍地烽烟。】

【任何有识之士都能感觉到,东汉王朝的末世即将到来。】

【就在此时,刘宏的又一步昏招,彻底给东汉王朝的棺材板钉上了最后一根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