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第一次清缅战争失利,历朝皇帝疯狂吐槽大清火器落后(2 / 2)

康熙定了定神,这才继续将目光投向了金幕。

【在几番初步的交战之后,缅甸贡榜王朝胜利不断,越发认定大清不是对手。而新任云贵总督刘藻为了掩饰败绩,在给朝廷的上奏中表示“大捷”不断。】

【乾隆三十年,已经从之前的胜利中累积了足够自信的缅甸发兵再次以数千人的军队规模入侵车里,占领了车里土司衙署所在的橄榄坝,其兵锋甚至深入内地思茅,发文中国,宣布车里(西双版纳)为缅甸领土。】

【当地的土练一触即溃,刘藻急忙命三千绿营兵围剿,缅甸军见清军势大也不主动迎击,反而撤出橄榄坝等城镇,在山林之中进行游击作战。】

【当年十二月,参将何琼诏奉云贵总督刘藻之命率六百绿营兵渡江征讨缅军,不想却中了缅军的包围,参将何琼诏、千总薛士后、外委陶国兴全部阵亡,游击明浩受伤,六百余兵丁只有一百余人生还回营。】

画面中,正好播放出了这一次的战事。

只见密林之中,除了不断射出的子弹外,还有许多毒镖、吹箭射出。

缅甸人身材极为矮小,犹如猿猴一般在树上跳来跳去,一些大胆的甚至跳到清军头顶进行伏击,给清军带来了极大了麻烦。

清军一路溃散,丢下了大量尸体。

镜头慢慢集中在参将何琼诏的身上,这位大清参将左目圆睁,右眼之中插着一支吹箭,胸口处还有好几处子弹孔,浑身是血,死状极为凄惨。

【第一次清缅之间的正式战事,以清军惨败而告终。】

看到这里,秦始皇不由皱起眉头。

“惨败,竟然是惨败?”

扶苏也傻眼了。

“惨败?堂堂中原王朝,怎么会打成这个样子呢?”

金幕中的弹幕大量出现。

【汉高祖刘邦:搞什么东西啊,打个几千的西南夷,也能惨败?】

【汉武帝刘彻:真是要笑死朕了,这些西南夷身材矮小犹如猴子一般,竟然也打不过?】

【宋太祖赵匡胤:朕的大臣说,这些缅甸人就是大理国的奴仆,你们所谓的大清连大理国的奴仆都打不过?】

密集的嘲讽声中,大清世界乾清宫大殿里,一片死寂。

康熙皇帝脸色极为铁青,恶狠狠地开口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太子胤禛额头流出汗珠,因为康熙皇帝正在盯着他。

弘历现在还是一个小屁孩子,康熙自然只能找弘历的父亲胤禛!

胤禛干咳一声,解释道:

“父皇,儿臣觉得可能还是因为弘历这小子对缅甸的重视程度不够。”

“若是能调集两广兵参与作战的话,缅甸人断然不会如此猖狂的。”

康熙冷笑一声,道:

“作战的地点就是山区,和云贵的地形气候相差无几。”

“缅军反而是从平原之中北上山区作战的,是客场作战!”

“这种失败,朕可想不出你这样的借口和理由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听着康熙皇帝毫不留情地训斥,一旁的八皇子胤禩顿时来了劲,开口道:

“父皇,儿臣以为,弘历之所以失败,还是因为他太自大了!”

“作为一国帝王,若是都像弘历这么自大,那就是取祸之道。”

如今胤禛已经是太子了,法理上来说属于“君”,而胤禩这个普通皇子只能是“臣”。

故而,胤禩并没有直接地去说胤禛的不是,而是通过抨击乾隆皇帝,来侧面让康熙对胤禛的印象变差。

这种招数,胤禩用来对付前太子胤礽的时候,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果然,胤禩欣喜地看到,康熙皇帝的脸色肉眼可见地变得难看了起来。

太子胤禛大为不满地瞪了一眼胤禩,深吸一口气,对着康熙皇帝道:

“还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好好教导弘历,绝对不会再让他犯下如金幕之中这种骄傲自满的错误了。”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若有所思,突然开口道:

“高炽啊,郑和的舰队好像是准备要出发了?”

朱高炽忙道:

“回皇爷爷的话,南洋舰队正在准备进行第二次出海探索。”

在倭国被大明灭亡之后,郑和就被负责探索海洋事务的太子朱棣委任为大明南海舰队指挥官,并进行了第一次下南洋的尝试。

在这一次下南洋的探索中,郑和先后在吕宋、占城等地停留,在开辟新殖民地的同时,也给之前大明开辟的殖民地带去了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

此外,郑和还通过这一次的探索得知在中南半岛的最南端有一处海峡可以通行大明宝船,并通向“西洋”(印度洋)。

故而,郑和对朝廷上了奏章,希望能在第二次的探索中,对“西洋”进行更大幅度的探索。

朱元璋想了想,对着朱高炽道:

“去告诉郑和,这一次他的探索目标主要是缅甸以及天竺,若是能碰到来自西方的红毛夷,那就尽量接触一下,看看能不能从那些红毛夷的手中买到新式的火枪火炮。”

朱高炽点了点头,又开口道:

“皇爷爷,儿臣刚刚听金幕说,是大明中期红毛夷才有什么‘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咱们现在恐怕是接触不到红毛夷的。”

朱元璋闻言不由哑然,他刚刚还真就忽略了这么一句台词。

过了好一会之后,朱元璋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娘的,朕的时代,竟然还太早了一些?”

顿了顿,朱元璋又笑道:

“这样也好,起码证明在这个时代,大明的火枪还不算落后!”

朱高炽呵呵一笑,正色道:

“皇爷爷,这缅甸人手中的火枪,孙臣熟悉得很,有很大可能就是《工业革命》之中的燧发枪。”

“什么?”朱元璋大喜过望,白胡须都飘了起来:“此话当真?”

朱高炽忙道:

“孙臣也不太敢确定,因为孙臣不像父亲那样喜欢打枪,也只是从奏章之中看过。”

“不过咱们现在就可以让兵工厂那边弄几支枪过来,和金幕之中的缅甸枪对比便知。”

朱元璋急不可耐地催促道:

“那还等什么,快去拿来!”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第一次清缅战争的失败让刘藻的无能再也无法掩饰,消息传到京城,乾隆皇帝勃然大怒。】

画面中,乾隆皇帝直接拍了桌子。

“这个刘藻,成天只知道溜须拍马,真正让他做点事情的时候就一点都不中用,朕要这样的臣子来有什么用!”

“传朕的旨意,让刘藻滚去湖北当巡抚,朕这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他!”

【刘藻被罢免之后,惊惧交加,很快自杀身亡。】

领班军机大臣傅恒赶忙开口道:

“陛下,此战之败,非大清之过,乃是刘藻这个主将无能!”

“臣以为,只要派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出任云贵总督,一定能剿平缅甸莽匪,让云南重新变得太平。”

乾隆皇帝闻言,陷入沉吟。

片刻后,他开口道:

“派出大将去征讨缅甸,岂不是杀鸡用牛刀?哼,缅甸莽匪,何须朕如此大动干戈!”

“这样吧,让大学士杨应琚前往云南,主持征讨莽匪事宜!”

看到这里,秦始皇摇了摇头,道:

“这个乾隆,确实是不太行。”

扶苏也看出了什么,开口道:

“父皇当年征讨楚国,李信第一次失败后,就立刻派出了大秦最强统帅王翦。”

“乾隆在刘藻失败后,竟然还是派出文官前往云南,确实是过于自大了。”

秦始皇呵呵笑道:

“失败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常事,朕也无法避免。”

“不仅仅是征讨楚国,就是平定南边百越的时候,朕也失败过。”

说到这里,秦始皇目光看向扶苏,意味深长地开口:

“失败并不可怕,以大秦的实力,完全可以承担失败的后果。”

“但若是接连失败,那就是真正愚蠢的皇帝,是不合格的败家子,不配成为大秦将来的继承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扶苏闻言,表情也是变得无比严肃,正色道:

“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会引以为戒,绝对不会失败两次!”

汉初世界之中,刘邦坐在御驾马车中,双脚翘起,悠闲地注视着面前的随身金幕。

“恒儿啊,你觉得接下来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刘恒坐姿端正,注视着面前的金幕,认真地思考了一会之后才开口道:

“乾隆皇帝过于自大了,这极有可能会让大清遭遇第二次的失败。”

刘邦笑呵呵地点头:

“你说的没错,朕也是这么想的。”

“呵呵,都已经输了一次,竟然还这么看不起人?”

“哼,就算是朕,只要输了一次,那第二次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呢。”

刘恒闻言,心中顿时浮现诸多念头。

在和项羽初次彭城交战失利后,刘邦立刻就改变战术,直到楚汉争霸结束,都没有再和项羽进行过第二次的野战。

白登之战被冒顿单于包围了一次之后,刘邦果断选择了和亲,从此和匈奴之间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

若非金幕的出现给大汉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火药和火枪的出现更是让大汉如虎添翼,刘邦这辈子恐怕都不会主动和匈奴进行第二次的交战了。

想到这里,刘恒心中突然有了明悟。

自家这位父皇,看似吊儿郎当非常不靠谱。

但在父皇的心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完全明明白白。

如果真有人以为父皇依旧还是那个沛县游侠头子,那这样的人便是真正的蠢材!

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摇了摇头,颇为不解。

“这个乾隆皇帝,怎么会如此骄傲自满呢?”

杨勇也感到奇怪:

“第一次清缅战争规模虽小,但缅军在山林之间出色的战斗力和武器上的优势,应该能引起大清朝廷的重视才对啊。”

“若是儿臣的话,怎么也得增派其他地方的精锐兵马,再以得力大将出征缅甸,确保战争胜利。”

隋文帝嗯了一声,平静道:

“毕竟是能列入败家子皇帝盘点的人,犯错误实属正常,不犯错误反而奇怪了。”

“嗯,也不排除还有其他的隐情,且看下去就是了。”

【在第一次清缅战争的失败过程中,云贵总督刘藻以及云南将军、官员们为了掩盖自身无能导致失败的结果,不断地向朝廷发去各种“捷报”,掩盖了云南绿营兵战力不足,火器落后等诸多缺点。】

【乾隆皇帝真正得知的败仗,只有因为参将何琼诏身死而无法掩盖的那一场,其余云南方面发来的全是捷报。】

【这让平定准噶尔后自信心爆棚的乾隆皇帝认为,何琼诏的死只是因为云贵总督刘藻贪功冒进瞎指挥所导致,只要更换一名比刘藻更有才能的边疆大吏,自然就能平定缅甸。】

【对于乾隆皇帝的心思,久在乾隆皇帝身前侍奉,出身汉八旗的新任云贵总督杨应琚自然心知肚明。】

【故而在抵达云南之后,杨应琚很快就调集了整个云南总计一万多绿营兵,准备一举击溃缅甸贡榜王朝。】

【客观而言,此时的战争局势对大清是非常有利的。】

【缅甸贡榜王朝在第一次清缅战争胜利之后自信心爆棚,缅甸王“白象王”孟驳当年调集主力,大举进攻邻国暹罗。】

【杨应琚指挥云南绿营兵开启第二次清缅战争的时候,缅甸的主力大军正在围攻暹罗国首都阿瑜陀耶城,在清缅边境只有少数军队驻防。】

【清军异常顺利地收复了之前被缅甸占领的所有地方,并乘势攻入了缅甸境内。】

【蛮暮、蛮莫、木邦三大土司纷纷归降,其中蛮莫土司的归降让清军获得了一个地理上极其重要的据点——新街。】

【从新街顺流而下,仅仅需要四五天的时间就能抵达缅甸贡榜王朝的首都阿瓦城,占领了此地就相当于扼住了缅甸的咽喉。】

金幕之中,出现了一个在历朝历代华夏皇帝眼中“奇装异服”,头戴王冠的缅甸男子,他就是缅甸王孟驳。

孟驳的表情极为阴沉,用缅甸语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

这当然没人能听懂,但有字幕翻译。

“新街绝对不能丢,莽聂渺遮,本王给你一万兵马,你立刻领兵北上,将新街收复!”

一名身材在中原人看来普普通通,但却比头戴王冠的孟驳还高的缅甸男子站了出来,高声道:

“请大王放心,我一定收复新街,消灭这些该死的清军!”

孟驳点了点头,沉声道:

“新街若是收不回来,那本王别说是灭亡暹罗了,怕是连自己的都城都保不住。”

“莽聂渺遮,大缅甸帝国的命运就在你的手中,你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缅甸王孟驳倾其所有,把手里能给的全部兵马统统交到了莽聂渺遮手中,让这位大将领兵去收复关系到新生缅甸贡榜王朝生死的重镇新街。】

【而此时,新街之中的清军守兵则由腾跃副将赵弘榜率领,总数是——五百人。】

看到这里,大汉世界之中,正躺在御驾上优哉游哉喝水的刘邦,一口水直接喷了出来。

“什么,只有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