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火车震惊历朝皇帝,必须兑换《工业革命》!(2 / 2)

“但直道和这火车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萤火比之皓月!”

扶苏也完全震惊了,好一会才道:

“没想到,金幕竟然还有如此惊天动地的东西。”

“父皇,儿臣觉得,这火车可能是比铁甲舰还要更加能促进大秦发展的东西!”

秦始皇缓缓点头。

“不是可能,而是这火车确实就是《工业革命》之中最重要的造物!”

“朕决定了,接下来大秦必须要用最快的时间,开源节流,将《工业革命》兑换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于秦始皇的话,在场所有的大秦臣子没有任何意见!

在见识到火车的神奇之后,他们迫不及待,希望火车早日出现在大秦世界!

秦始皇长出一口气,发了一条弹幕。

【秦始皇嬴政:有了火车和铁甲舰,朕承认大明是这一次评分的第一,朕输得心服口服。】

【汉武帝刘彻:哼,《工业革命》太强了,朕输的也没话说,@明太祖朱元璋,算你这次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哈哈,朕是真没想到,金幕的《工业革命》竟然是这样的国之神器,朕输的无话可说,等朕兑换了《工业革命》之后,大唐再和大明比一比!】

看着三位千古大帝的弹幕,朱元璋呵呵大笑,心情极为愉悦。

别管大明是怎么赢的。

反正,赢了就是赢了!

【明太祖朱元璋:诸位,朕觉得大家都是华夏王朝的皇帝,没必要为了名次争得你死我活,最重要的还是让各自统治的王朝变得更加的强盛富庶,才对得起金幕给大家的支持!】

看到朱元璋这番话,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心中也是感慨不已。

大元世界之中,忽必烈叹道:

“金幕果然是一件超级神器啊。”

说完,忽必烈看了一眼面前的一群蒙古贵族。

“尔等现在还有什么话说?”

面前这一群蒙古贵族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这些人,都属于是大元王朝之中的蒙古守旧派。

今日他们聚集在一起,就是想要向忽必烈请愿,恢复成吉思汗时候的旧制度!

没想到,金幕中播放出这样的内容,给他们的内心巨大冲击。

忽必烈指着金幕,淡淡道:

“你们也看到了吧?如果按照金幕的指导去发展,大元也会成为大明这样的王朝。”

“你们有很多土地和奴隶,你们可以轻易建立起许多工厂,获得许多机器,最终得到的是无尽的财富!”

“当然,朕也会得到一个更加强盛的大元!”

“还是说,你们只想抱着成吉思汗时候的传统不放,依旧每天骑着马到处乱逛,让大元不思进取,越来越衰落呢?”

蒙古贵族们陷入沉默。

片刻之后,站在最前方的一名老者缓缓对着忽必烈弯下了腰。

“伟大的皇帝陛下,您是对的。”

“草原上的雄鹰确实应该做出变革,换上钢铁铸就的翅膀,在滚滚的烟雾中翱翔!”

所有蒙古贵族都对忽必烈弯下了腰。

“皇帝陛下,我们将支持您的改革!”

忽必烈放声大笑。

“放心吧诸位,等火车造出来后,我们将会拥有一条从大都到哈拉和林的铁路。”

“到那个时候,漠南漠北和中原之间,再无任何隔阂!”

“那么,就让大元在金幕的引领下,开启我们蒙汉所有子民的新生吧!”

有了铁甲舰和火车的出现,后面金幕之中播放出来的各种画面,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来说显然就失去了吸引力。

很快的,大明视频的播放结束了。

金幕中,又缓缓浮现出一行文字。

【大明王朝上次拿下第一,也已经获得了《工业革命》,故而本次大明王朝仅做视频展示,不做评分。】

【今后每次评比,历届获得第一的王朝均照此处理。】

看到这两行文字,大明世界之中的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后抚须而笑。

“确实,评分对现在的大明并无意义。”

朱棣双手叉腰,嘿嘿一笑。

“现在大明绝对是所有华夏王朝之中最强的,就算是年代位于大明之后的那个满清,大明也随随便便就能秒杀它!”

朱棣还真不是吹牛。

大明如今可是制造出了燧发枪、速射火炮、铁甲舰以及火车。

这些东西,科技水平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大清?

若是现在大明和大清出现在同一个世界之中,大明随随便便都能灭掉大清!

朱棣想到这里,突然笑了起来。

“也不知道那个满清的康熙皇帝看到大明的这视频,内心之中究竟是什么想法!”

大清世界,乾清宫大殿中,一片沉默。

康熙老皇帝坐在龙椅上,注视着金幕之中大明的一幕幕画面,一声叹息。

“尔等都看到了吧?这就是金幕带来的力量。”

“朕也小看过金幕,但如今朕明白了,金幕才是真正能让一个王朝发生脱胎换骨变化的神迹!”

太子胤禛心悦诚服地点头。

“皇阿玛所言极是,儿臣以为,必须要按照金幕的指导对大清进行变革,才是大清能传承千秋万代的真正秘诀!”

群臣纷纷表示附和,就连一直以来和胤禛不对付的十四皇子胤祯也没有开口反对。

事实胜于雄辩!

康熙嗯了一声,看向胤祯。

“英吉利人可有回复?”

胤祯忙道:

“东印度公司那边说了,他们需要将此事回报给英吉利本土的伦敦,由国王和议会做出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康熙眉头皱起,但很快又舒展开来。

“无妨。看来东印度公司应该是已经动心了,几个月时间朕还是等得起的。”

从盘点视频就能看出来,乾隆皇帝执政晚期,大清才真正被英国拉开了差距。

乾隆执政六十四年,再加上雍正(胤禛)的十三年,大清至少还有七十九年的时间!

康熙嗯了一声,又开口道:

“从今往后,大清不再单独设立满人尚书和汉人尚书。”

“六部的每一部,都只有一个尚书和两位侍郎,在竞争官职时,汉人和满人一视同仁。”

听到这里,群臣脸色齐变,心中震动不已。

一直以来,大清的汉人尚书、侍郎,其实就是满人尚书侍郎的跟班。

现在康熙这番话,摆明了就是要给汉人更大的权力!

十四皇子胤祯忍不住道:

“皇阿玛,这可是祖宗制度,轻易更改,是否有些不妥?”

康熙瞪了一眼胤祯,怒道:

“你这小子,到了现在竟然还这般冥顽不灵!”

“此乃大势所趋,朕意已决,你不必废话。”

斥退了十四皇子胤祯后,康熙迟疑了一下,又缓慢开口。

“南书房大学士,同样也由满汉官员自由竞争。”

南书房,就是雍正和乾隆朝军机处的前身。

比起六部而言,南书房才是大清在康熙朝的权力核心!

有了刚刚六部的改革变动,群臣对于这个消息明显多了几分承受力,没有再提出异议。

康熙想了想,又道:

“科举方面,旗人单独的考试取消,所有旗人均需参与大清科举,中榜之后才能出仕。”

“嗯,今后科举就以金幕之中的百分制进行打分,满人和蒙古旗人加十分,汉族旗人加五分,其他不加分。”

“若同分,满洲旗人第一,蒙古旗人第二,汉旗人第三,其他人第四。”

说完,康熙看向在场官职最高的几名汉人大臣。

“尔等觉得如何?”

几名汉人大臣交换了一下眼神,齐声道:

“陛下圣明,臣等无任何异议!”

尚书和南书房大学士选人改革,乃至旗人考试的取消,都是康熙皇帝对汉人让出的巨大利益。

作为交换,旗人在科举时获得一定程度的加分,是汉人可以接受的。

毕竟大清王朝还是满人的王朝,总归是得有点特权。

更何况,在汉人占据大清九成五以上的巨大数量面前,这点特权真不算什么。

康熙皇帝显然对此颇为明了,又看了一眼胤禛和弘历,淡淡道:

“今后,大清广开言路,任何人不得因言论、文字获罪,此为祖宗定制,任何皇帝不得更改!”

“若有违此例,八旗共讨之!”

这句话,显然是在给文字狱打补丁。

今后,任何皇帝都不得以文字狱的名义,对国内进行大肆清洗。

胤禛愣了一下,恶狠狠地盯了弘历一眼,躬身道:

“皇阿玛圣明,儿臣一定遵从皇阿玛旨意!”

弘历忙道:

“孙臣明白了,一定遵从皇爷爷教诲!”

在做完了这一切之后,康熙有些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叹了一口气。

“今后,天下皆为一家,朝廷用人再无民族之见。”

“尔等,好自为之。”

群臣沉默片刻,齐齐下跪。

“陛下圣明,大清万岁万岁万万岁!”

金幕之中,新的画面缓缓浮现。

【第二次金幕王朝评分已经结束,前三名如下:】

【第一名:大唐王朝,在位皇帝李世民,九十七分。】

【第二名,大隋王朝,在位皇帝杨坚,九十三分。】

【第三名,大汉王朝,在位皇帝刘彻,九十二分。】

【第四名,大秦王朝,在位皇帝嬴政,九十分。】

……

一个个王朝的分数被列出,排定名次。

【排名前三的各大王朝现在可以按照优惠价格兑换《工业革命》。】

【从明年正月初一起,《工业革命》每年价格下调五百万两,至两千万两后不再下调。】

【接下来,播放下一个盘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