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秦始皇再讲法术势,刘秀见证翟武赵明大起义,王莽要死?(2 / 2)

“一字都没占到。”

秦始皇摇头道:

“错了,王莽占了一个‘势’字。”

“啊?”扶苏大为震惊,“势?”

法术势三字之中,王莽竟然占有最强悍的“势”?

秦始皇嗯了一声,淡淡开口。

“若不是他占有一个‘势’字,又怎么配上这个败家子的盘点视频呢?”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王莽货币改革的失败,立刻就激起了大汉内部的反弹。】

蔡阳县之中。

“造反了,造反了,东郡太守翟武造反了!”

瞬间,人群就集中了起来。

墙壁上,少年刘秀和一干小伙伴站着,伸长了脖子,恨不得把耳朵张到最大,听着人群之中那人高声宣读着来自东郡太守翟武的《告天下汉室子民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莽毒杀先帝,摄天子位,不尊太皇太后、陛下,欲绝汉室。”

“我为汉臣,何能容忍汉贼王莽之暴行?今起兵反莽,望天下义士共举大事,行天罚诛莽,还汉室天下安宁!”

“好!”听到这里,人群之中,忍不住发出了叫好之声。

大部分人听完,却有些迟疑。

“安汉公不是天下圣人吗,大家都这么说的呀。”

“圣人又如何,他的新钱把我害苦了,钱都赔光了。”

“你赔钱是因为你贪心,安汉公是为了天下,你自己罪有应得,还怪安汉公?”

很快,人群就陷入了争吵之中

就在此时,一队衙役冲了过来。

“谁敢在此宣读反贼翟武的反书?通通给我拿下,抓去大牢之中审问!”

人群瞬间如鸟兽般四散。

刘秀站在墙壁上,注视着几个家伙被衙役们拿着棍棒打得鼻青脸肿,押送去了大牢。

也不知道这些人是真的宣读反书之反贼,还是因为倒霉而被衙役们选中的替罪羊。

刘秀回到家中,正好听到了大哥刘演和叔父刘良之间的对话。

“叔父,您觉得如何?”

“嗯,现在还不是时候。”

“侄儿倒是觉得能奋力一搏,总不能真让那王莽夺了咱们大汉刘氏江山吧。”

“刘演!你小子是疯了吗?满朝刘氏公卿文武不去担心这种事情,你一个小小的皇族远支,连个官身都没有,也想着学人家造反!”

“叔父,我……”

“行了,翟武成不了事,现在大汉是有一些问题,但比你想象的要稳固得多!就算有什么想法你也给我忍着,好好去结交你的朋友,过一段时间再说。”

“……是。”

房门打开,刘演无精打采地走了出来,看了刘秀一眼,话也不说就走了。

刘良坐在房中,看着走进来的刘秀,勉强露出一个笑容。

“秀儿,夫子今天和我说了,你这几年的学习足够认真刻苦,也颇有进境。”

“你好好学习,等你年纪到了,叔父再去走一走以前的路子,看看能不能让你去长安太学之中当一个太学生。”

“等你从太学中毕业,得授一官半职,咱们这一支刘氏也就算是有依靠了。”

刘秀欲言又止,只能点头道:

“喏,全听叔父安排。”

金幕中,举着“汉”字大旗的起义军呼啸而来,直指西方的长安。

镜头中的起义军,浩浩荡荡,数量无法统计,多得触目惊心。

【翟武传书天下,造成的效果非常惊人。】

【只起兵一个月,翟武便聚拢了十几万起义军,自东郡出发在中原连战连捷,声势震动天下。】

长安城皇宫之中,王莽召集心腹班底,紧急商议。

王舜表情凝重,开口道:

“陛下,翟武之患并不在那点叛军,而是在于天下官员人心浮动。”

“各地负责监察的吏员最近不断送来情报,至少有八个郡的太守蠢蠢欲动,想要响应翟武。”

事实上,王舜这番话里还是打了折扣的。

单单是各地送来的警告奏章,就将近四十份!

大汉上百个郡,就有三分之一蠢蠢欲动,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但仅仅是八个郡这个数字,也让王莽面如土色。

“朕是天下圣人,是民心所向,翟武小人怎么敢这么做!”

“王邑、孙建,你们带着部下驻守关隘,一定要顶住翟武的进攻,消灭这支叛军!”

王莽麾下第一大将王邑站了起来,沉声开口。

“请陛下放心,臣只需要三个月时间,定然能平定翟武这乱臣贼子!”

画面一转,王邑带着十几万关中精锐大汉兵马,浩浩荡荡地朝着东方出发,去迎击翟武。

【王邑虽然出动,但天下接连不断传来的坏消息依旧还是让王莽无比震恐。】

只见一支车队浩浩荡荡地驶出长安城,来到了城外的大汉历朝历代皇帝宗庙面前。

王莽脸色惊惶,牵着小刘婴的手进入宗庙之中,对着宗庙里历代大汉皇帝的灵位又是上香又是跪拜,口中祝词连连。

“高祖皇帝,文皇帝,武皇帝,历代大汉祖宗皇帝,臣王莽不过是行当年周公之事,并无篡位之心。”

“等孺子婴将来成年,臣王莽必将皇位归还孺子婴,自行退隐山林不问世事,还请历代大汉先祖明鉴!”

一旁的孺子婴懵懵懂懂,站在那里手足无措。

王莽心烦意乱,对着孺子婴喝道:

“还不给我跪下,请求历代先皇庇佑!”

孺子婴身体一颤,慌忙将幼小的身躯下跪。

“求历代先祖皇帝庇佑大汉,庇佑摄皇帝!”

王莽这才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冷声道:

“从今天开始,你随我每日前来此地,祈求大汉先祖庇佑!”

孺子婴只能战战兢兢地点头。

【大秦虽然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真正将大一统理念刻入每一个华夏人骨髓的,无疑还得是大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立国两百年的大汉,正统早已深入人心,才有了翟武起义后的一呼百应。】

【王莽对此心知肚明,不但带着孺子婴日夜拜祭大汉宗庙祈求大汉先祖保佑,同时还派出桓谭等人安抚天下各郡官员百姓。】

蔡阳县,还是那一处熟悉的墙壁。

刘秀和几个发小一起立在墙头,听着当地的吏员高声宣读来自长安的谕令。

“摄皇帝王莽,但行当年周公之事尔,非篡夺大汉江山也!”

“待孺子婴长成及冠,摄皇帝便还政刘氏,归隐山林,专心治学,不问政事。”

“大汉臣民勿要被翟武等乱臣贼子诬陷摄皇帝之言辞迷惑,毋随翟武祸乱天下!”

听完这旨意,刘秀和几名发小对视一眼,脸上都带着疑惑的表情。

一名发小对刘秀道:

“还政?这啥意思,秀儿你读书多,你和我们说说。”

刘秀没好气地还了一个白眼。

“别叫我秀儿,我是你秀爹!”

顿了顿,刘秀若有所思地开口。

“周公还政,确有此事。但周公和周成王乃是亲叔侄,这摄皇帝和孺子婴一个姓王一个姓刘,总感觉哪里不对……”

一名发小一拍大腿,笑道:

“懂啦,就是王家人抢了刘家家产,刘家家臣气不过起兵要打姓王的,姓王的害怕打不过先求饶而已嘛。”

突然,墙壁之下传来了一声怒吼。

“谁家的臭小子,竟然在这里编排摄皇帝的不是?给我下来!”

众发小循声看去,发现一名衙役不知何时站在墙下,面带怒容盯着己方。

刘秀等人心中大惊,一声发喊,纷纷跳下墙壁,连滚带爬地跑远了。

【王莽传书天下这一招确实起到了作用。】

【大汉各地的官员绝大部分都出身士族,而王莽也是被士族吹捧为“在世圣人”的。】

【士族之中,有一部分的官员本身就强烈支持王莽篡位,大部分中立的人在见到王莽宣布不会篡位之后也放下心来,继续选择中立。】

【翟武的这一次起义由于没有获得更多士族的支持,范围被限制在了中原一带,并没有造成波及全国的大起义。】

【但这并不代表着王莽的麻烦结束了。】

镜头中,出现了两个人。

【赵明。】

【霍鸿。】

从衣着打扮来看,这两人虽不是那种大富大贵之家,但也属于是比较有实力的士族成员。

赵明用浓重的关中口音开口道:

“霍兄,如今王莽将精兵强将都派去东边和翟武大人对抗,京师之中防备无比空虚。”

“我等只要举起匡扶汉室的大旗,聚拢个两三万兵马,拿下长安就不在话下!”

霍鸿闻言,不由有些迟疑。

“赵兄,我等两族加起来也就上千人,两三万兵马怎么召集得过来?”

赵明嘿嘿一笑。

“你怕什么?王莽是河北人,执政这些年一直打压俺们关中人,这里多的是人对他不满!”

“之前长安有精锐镇守,自然没人敢说一个不字,但现在正是我等的大好良机!”

“只要杀了王莽,将来我当大司马,你当丞相,你我二人一起执掌朝纲!”

听到赵明蛊惑力极强的话语之后,赵明的脸庞也变得潮红,双目中燃烧着熊熊野心。

“好,那就这么办!”

下一个镜头,赵明和霍鸿已经在成千上万的兵马簇拥下,浩浩荡荡地前进。

“打进长安城,诛杀奸臣王莽,还大汉一个郎朗乾坤!”

“汉室男儿何在?响应翟武大人,扫灭王莽奸贼!”

镜头开始拉远。

赵明和霍鸿身边的兵马数量,也开始不断地增多,增多,再增多。

【赵明霍鸿突然在关中起兵,声势之大,连两位始作俑者都没有想到。】

【短短半个月时间,两人竟然也召集到了和东边翟武规模相当的十几万起义军!】

画面中,无数起义军如潮水一般从西边而来,将雄伟的长安城包围得水泄不通!

汉初世界之中,刘邦看到这里,不由眉飞色舞,拍案而起。

“好,朕就知道,大汉就是大汉,天下人的心中是有大汉的!”

“王莽这个混账东西,也该去死了!”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