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国本之争高峰,武则天疯狂吐槽朱翊钧,哱拜之乱开启(2 / 2)

扶苏立刻道:

“诸侯权势过大,架空了周天子。”

秦始皇嗯了一声,淡淡道:

“诸侯的势力,本质就是‘诸侯党’。”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

扶苏身体一震,顿时恍然大悟。

“所以父皇的意思是,当大明有党争出现时,这些什么浙党、楚党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浙国,楚国?”

秦始皇呵呵笑了笑,道:

“这是自然,不过也有其他可能性。”

“从之前乾隆篇的盘点视频来看,朕怀疑党争等诸多因素加剧了大明内部的分裂,最终被大清取而代之。”

武周世界之中,武则天看着金幕,发出一声轻笑。

“哈,党争。这种小儿科的东西,就已经把朱翊钧玩得团团转了吗?”

一旁的皇太女太平公主闻言便笑道:

“您说得对,这些对您来说都是小儿科。”

武则天当年从感业寺回到皇宫出任皇后,面对的可是长孙无忌这么一个重量级老臣。

接下来,武则天又和自己的丈夫李治勾心斗角,最终取得“二圣临朝,共治天下”的地位。

等李治死后,武则天还要一个个扳倒那些忠于大唐的臣子们,最后才能建立大周。

和上面这些事情比起来,朱翊钧这个只能决定太子人选的“国本之争”,简直就是小儿科!

太平公主有些好奇地开口问道:

“陛下,您若是面对这种事情,究竟会怎么做呢?”

照理来说,太平应该称呼武则天为“母皇”。

但这个称呼似乎有些别扭,所以她还是比较喜欢用“陛下”和“您”来代称。

武则天笑了笑,淡然道:

“自然是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啊?”太平愣住了。

一旁的上官婉儿脸上也露出震惊表情。

太平公主吃惊了一会,才道:

“陛下,就连您也无法对抗群臣的意见吗?”

“对抗?”武则天呵呵地笑了起来,犹如一位慈祥的老奶奶。

“太平啊,朕问你,你知道秦始皇为何会成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创者吗?”

太平心中自然是有答案的,但话到嘴边,她选择了摇头。

“儿臣愚钝,请陛下赐教。”

武则天轻笑道:

“因为秦始皇用的是法家,而法家的最高奥义,就是‘势’。”

“何谓势?天下大势也。”

“秦始皇正是因为能掌控和引领天下大势,才能开创前无古人的大一统王朝伟业。”

“而现在……”

武则天指了指金幕,淡淡道:

“朱翊钧这个时候的天下大势是什么,你看不出来?”

太平公主身体一震,脱口而出。

“是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武则天笑着点头。

“没错。”

太平公主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天下大势”这四个字的分量。

她迟疑一下,又开口道:

“那您当年是怎么做到随意废立太子的呢?”

李旦、李显这两个太平公主的兄弟,都曾经当过大唐的皇帝和大周的太子,又先后被武则天废掉。

为啥武则天做起来好像吃饭一样随意的事情,朱翊钧就做不到呢?

武则天打了一个哈欠,淡淡道:

“天下君王,分三等。”

“上等,能掌控和引领天下大势。这般君王,自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立谁废谁,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故上等君王,多半能开创一个朝代,或者把朝代的辉煌推高到史无前例的地步。”

“中等君王,虽不能掌控引领天下大势,但却知道顺势而为,利用天下大势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故中等君王一般可以让重振国家,营造出中兴气象。”

“下等君王嘛,既不知道如何掌控引领天下大势,更不懂顺势而为,往往只知道随心所欲贪图享受,或者在权术的小道之中沉迷而沾沾自喜,说白了就是——逆势而行。”

“这种君王呢,就是衰落之君,亡国之君了。就好像之前的秦二世、隋炀帝、汉灵帝……”

“……哦,当然还要算上这个朱翊钧。”

说着,武则天懒洋洋地打了一个哈欠。

“朱翊钧除非能大彻大悟,不然这辈子也立不了朱常洵的,你就等着瞧吧。”

“好了,朕有点乏了,你们都出去吧,让张昌宗和张易之两兄弟进来伺候朕安寝!”

大清世界。

弘历突然开口,提出了一个问题。

“皇祖,孙臣想问,之前阿玛和各位皇叔皇伯,他们算不算结党呢?”

胤禛闻言顿时身体一震,恨不得缝上弘历的嘴。

这个臭小子,你问什么不好,竟然问这个!

康熙哈哈地笑了起来,点头道:

“朕可记得,这些家伙一个个自称什么‘四爷党’、‘八爷党’,你说他们算不算结党?”

胤禛一头冷汗,只能当场跪了下来。

“请父皇治罪!”

康熙笑了笑,摆手示意让胤禛起来,目光却看向弘历。

“弘历啊,继续问。”

弘历点了点头,道:

“儿臣的疑惑是,若这也算党争的话,为何大清却没有因为党争而像万历朝之后的大明一样衰弱呢?”

康熙注视着弘历,过了好一会才开口道:

“谁说党争之后的大清没有变弱的?”

“若是大清没有变弱,金幕视频之中你爹又怎么在雍正朝复兴大清?”

“啊?”弘历听到了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答案,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康熙叹了一口气,道:

“党争是一定会削弱一个国家的,朕怎么可能不知道?”

“但朕比万历皇帝好的地方就在于,朕的儿子很多,而且都很优秀。”

“所以,朕能把大清的基业交给最出色的那个儿子,让你爹来力挽狂澜。”

弘历心情复杂,说不出话。

原本以为自家皇祖父会有什么灵丹妙药来削弱党争对大清的影响。

合着搞了半天,皇祖父就是啥也没干,直接把烂摊子交给了老爹胤禛去收拾?

康熙看着弘历这般模样,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朕这么和你说吧,朕哪怕只有两个儿子,也能让其中一个成为雍正皇帝。”

“而朱翊钧?就算给他一百个儿子,他也教不出哪怕一个雍正皇帝!”

“傻孩子,你不会真的以为,教育后代就不算男人的本事了吧?”

胤禛在一旁听着这番话,突然有些惭愧。

康熙皇帝话语之中透出来的,能教育出雍正皇帝的自豪感,是真真切切做不得假的。

这确实是父皇的本事!

可我胤禛,交出来的却是……

乾隆?

胤禛备受打击。

在教育儿子这方面,他确实和自家父皇差得太远!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就在张有德上奏疏的时候,朱翊钧借机发作,将原本确定在万历二十年进行的册封皇太子仪式推迟一年,到万历二十一年再举办。】

【然而,新任内阁首辅王家屏并非申时行那般首鼠两端之人,而是坚定支持皇太子朱常洛。】

【在多次上奏请立朱常洛没有得到答复后,王家屏选择辞官。】

【万历二十年三月十四日,王家屏第五次上奏辞官,终于得到了朱翊钧的批准。】

【三月十八日,王家屏离开京师。】

画面中,王家屏看着前来送行的诸多同僚,拱了拱手,微笑道:

“老夫无能,不能帮助皇长子殿下。”

“还请诸位将来为大明国本,继续坚持!”

众人纷纷拱手。

“王阁老且去,有我等在京,终究不会让某些奸佞之人得逞!”

在给王家屏送行的众人中,一名中年官员的镜头被渐渐放大,并在金幕中显现出了他的名字。

【吏部考功司主事,顾宪成。】

王家屏很快坐上马车,离开了京师。

【从万历十九年中到万历二十年三月,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申时行、王家屏两位内阁首辅辞官,暂代内阁首辅的许国同样也辞官。】

【内阁作为大明的政务中枢,几个月内人选变动至此,无疑让内阁乃至整个大明朝廷的运转效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同时,在过去几年里因为国本之争而导致朝廷混乱不堪,对地方的控制力不可避免地减弱了。】

【这样的大明,让许多原本潜伏的野心家们看到了机会。】

【万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大明宁夏镇指挥使,归降大明的蒙古人哱拜发动了叛乱。】

画面中,无数蒙古人肆虐宁夏镇中,抢夺大明将士的财富,肆意杀戮汉人的性命。

哱拜一脸得意,在几个儿子和谋士们的簇拥下,高声开口。

“朝廷无道,我等当顺应天命,趁势而起。”

“各位,我将成为草原的大汗,然后灭亡大明,重现当年大元先祖皇帝忽必烈的伟业!”

【哱拜起兵不过一个月时间,就攻陷玉泉营、中卫、广武等黄河以西地带大明总计四十七座城堡。】

【随后哱拜叛军先锋又渡过黄河,并派出使者勾结河套蒙古部首领着力兔、宰僧进犯平虏、花马池,陕西全境震动。】

【至此,大明万历朝以来相对平静了二十年的边疆,燃起了熊熊的烽火。】

【一场又一场的大战,开始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