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灾荒消息(1 / 2)

随着最后一棵秧禾被镰刀放倒,也意味着今年秋收最大的一件事迎来结束。一株株稻穗在经过摔打或碾压后,一粒粒金黄随之掉落,汇聚成维持生命的源泉。

在颗粒归仓前,还得让谷粒经过阳光的暴晒,去除多余的水分,才能保存多年,不至于发霉发烂。

于是,在兰溪村,每一处空旷且平坦的地方,都被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熙熙攘攘的靠在一起,显得格外‘热闹’。

此时重阳佳节刚过,节日的气氛并没有消散,反而随着顾家组局的宴席变的更加热烈。

这天下午,晒谷场的谷子被提前清空,用来当做宴席的场地。为了这场宴席,大家早已提前做好了准备,宴席的座椅是各家贡献出来的,米饭也是用的今年每家每户新收的米。新米不仅颜色比陈米要白,做出来的米饭也比陈米更香甜软糯,更重要的是新米有一种天然的、来自于水稻本身的清香味。这清香味是陈米所无法拥有的,时光会让这股清香味逐渐消散。

有句俗话是新米煮饭自然香,没菜也能让人吃三碗。

而宴席的重头菜则是顾家拿出的一头猪,他家酒糟多,养的猪也多。每天吃剩酒糟长大的猪,不仅长势比别家快,还一个赛一个的膘肥体壮,黑胖黑胖的,油光锃亮的皮毛在阳光下活脱脱像一个黑煤球。

随着一声凄惨的猪嚎,一盆热烈滚烫的开水下去,就进入了热火朝天的杀猪时间。

爆猪肠、韭菜炒猪肝、蒜苗回锅肉、莲藕炖排骨、酸菜烀猪头肉、红绕肉、扒猪蹄…………一道道杀猪菜随着太阳逐渐西斜,开始逐渐端上餐桌。这些菜有的是按照当地做法,而有些则是顾亮教给顾老太他们的做法。

兰溪村流行的是流水席,不是一次性把菜上齐,而是一道菜接一道菜的往外出,桌子上永远只留一道菜。这样子做不仅可以减轻厨房做菜的压力,更是老百姓在穷苦日子里总结出的接待客人的最好方式。毕竟很多地方,凑一个村子也凑不出同时满足一桌十几道菜、一次十几桌的盘子。

一头猪很多部位并不能满足兰溪村这么多人一人吃上一口,但是能保证到每个人都有肉吃,都有荤腥沾,所以也没有人介意这些。更关键是,这场席不仅不用随礼,还能畅饮兰溪村最出名的‘兰溪酒’。

吃席的都是同村人,整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不会拘谨,聊起来自然十分开心,而且有了酒,更是能推动这热闹的气氛。

村里人能光明正大聊的话题不多,基本就围绕着鸡鸭鱼肉越来越贵、以及谁家生了,谁家有到了年龄的女娃这些东西。而谈论最多的自然是这场宴会的主题,互相问一下各自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多收了多少,准备卖多少粮食。

虽然今年英王又将赋税提高了半成,但是由于兰溪村今年产量高,所以并没有太影响到村民的生活。

由于税收的影响,即使今年依旧五谷丰登,但白米的价格却相较于去年高了一些。所以村里很多人想趁着粮食价格贵,将自家多余的粮食全给卖了,换成铜钱存在手里。

酒过三巡,顾老汉作为顾家的代表,顾家又是此次宴席的主要出力人,自然是倍受关注,不停的有人来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