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赵家裕机械厂(1 / 2)

而独立旅政委赵刚这边,也在为工厂的事情忙碌着。

当八路军后勤部张部长,知道独立旅机械厂的加工能力以后。

就把兵工厂最耗时间,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步枪和机枪的击针,击针弹簧这些枪支关键部件,交给赵家裕机械厂进行加工。

主要原因是兵工厂的炼钢水平不行,大部分用的是小鬼子轨道钢熔炼而成。

平时做体积比较大的零件还没什么,击针这种小零件,对钢材质量要求极高。

后勤部做的击针都是凭着有经验的老师傅,手工敲打,零件不能互相不说,击针的硬度也偏软。

日本三八大盖步枪差不多发射500发子弹以后,才需要更换一次击针,可八路军的曙光式步枪发射200发子弹后,击针就会变形。

这在战场上是非常致命的,一旦击针变形,很容易造成事故,这也是八路军的曙光步枪性能,始终赶不上小鬼子的三八式步枪的原因。

还有弹匣,别看这个东西不起眼,可是加工起来,也非常地不容易。

一般一个熟练的老师傅,一天生产30个弹匣,就算超额完成任务。

而赵家裕机械厂使用的是,国外最先进的冲压设备,可以采用模压的金属薄片的方法制作弹匣。

三个熟练冲压工配合,使用一台冲压设备,一天可以生产3000个专用弹匣。

弹匣里面的弹簧是有使用寿命的,一旦超过,就非常容易出现故障。

一旦在激烈的战斗中,枪里面的子弹因为弹簧使用寿命到了,子弹无法顺利送入枪膛,造成卡壳,这种情况非常致命。

在国外的部队,都会定时更换弹匣,不管有没有达到使用寿命,都要更换新的弹簧。

可八路军根本没有那个条件,就算弹匣的使用寿命达到了极限,只要还能用,就会一直用下去。

而且弹匣的使用量非常的广,各类手枪,冲锋枪,轻机枪都能用到,这也是八路军后勤保障的一大难点。

直到独立旅赵家裕机械厂的出现,这个问题才得以彻底解决。

“赵政委,这是需要送到总部后勤部的零件清单,请你过目。”

“这次总部给我们厂下发的任务,主要有各种击针2万个,配套弹簧2万个,各种弹匣5万个,目前已经全部生产完毕。”

赵刚接过清单以后,仔细看了一下,然后询问道:

“这是军用品,要严格把握好质量关,绝对不能让任何次品流出去。”

赵家裕机械厂的厂长是一个中年男人,姓马,戴着一个大框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大家都喜欢叫他老马。

是陈司令员特意从师部给要过来的,老马原本是南洋华侨,原本就在一家英国开的机械厂做车间主任。

他从报纸上看到日寇侵略了华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总想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点什么。

所以,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回国,准备为这个多难的民族做点什么。

可惜他年纪有点大,不能直接上前线,再加上大后方本身人员就饱和,他也无用武之地。

在当他心灰意冷,准备回去之时,八路军设在重庆的办事处找到他,说山西那边正好需要像他这样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