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殷郊:我要成为人族第一个正神(2 / 2)

内阁第一时间将批文发下。

帝辛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内阁批文传遍帝畿所有郡县城邑。

朝歌城中。

两个身着华服的年轻人,站在皇宫前最大一处贴榜处,和周围的百姓一同阅读内阁批文。

两个年轻人中,年纪更大的那一个小声念头批文上的内容,道:

“大王有指,开科举,选人才……”

“……之后,乡试秋闱每年一次,会试与殿试春闱每三年一次。”

“……院试则为当地郡县城邑,根据当地现状,自行拟定时间,但三年不得少于两场。”

“……考中乡试者,乃是举人,乃我大商预备人才,可去各郡府县府,学馆,医馆,武馆谋职或深造。”

“……考中会试者,乃是贡士,乃我大商预备官身,可在各地谋官职。”

“……考中殿 试者,乃是进士,乃我大商,乃人族栋梁之材,可入朝堂为臣。”

内阁批文洋洋洒洒数千字,把何为科举,科举的意义,考科举的结果,以及科举十四科都解释得清清楚楚。

任何一个识文断字的大商百姓,都能看明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挤在人群中的两个身着华服的年轻人看着内阁批文,双眼明亮如星。

那年长一些的年轻人,道:“父……大王为吾等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不管吾等是读书人,还是医者,农户,工匠,武者,皆有可报国之处。”

“我听闻大王曾说过一句话,称为:学得文武艺,庇护国与家。”

“大王这是将这句话落到了实处啊。”

周围的百姓一听这华服年轻人的话,纷纷拍手称赞起来。

开始大家都以为,只有读书人才能参加科举。

现在才明白,原本科举十四科,已经把世间一切事都囊括其中。

只要是有能者,不管是哪一行,都有科举之路。

“小哥所言有理,大王已经给予吾等最好的条件。吾等若是不努力,岂有颜面苟活?”

“正是如此,这人族第一场秋闱科举,我参与定了。”

“不仅是科闱,明年的春闱,也定会有吾之名。”

“哈哈哈,吾等大商百姓,岂能不报效大王,报效大商?吾等同去,同去。”

人群沸腾起来。

当中所有的年轻人,更是立志要参与科举。

同样的话,几乎出现在帝畿中所有郡县城邑中。

一时间。

数千万大商百姓,全都开始筹划起来。

或是亲自就要参与科举,或是为家里的子 女,兄弟姐妹的科举做准备。

这人族第一场科举的盛事,在开头时,就已成盛况!

朝歌皇宫前贴榜处。

那两个身着王族华服的年轻人,挤出人群,向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这两个年轻人,皆是模样英武,剑眉星目,举手投足间,尽是风采。

此时,那个年轻一些的年轻人双眼明亮如星,开口道:

“兄长,这一次吾定要一路考过乡,会,殿三试,并且成为父王钦点的农科状元!”

“你就不用与弟弟我抢了。”

这番话要是被旁人听到,立刻就会知道这两个华服年轻人,正是大王帝辛膝下三位殿下的太子殷郊以及二殿下殷洪。

当此之时,殷郊已经二十一岁,殷洪则已是十九岁。

全都生得英武无比,气度非凡。

殷郊无奈地看了一眼他这个读书读傻的二弟,道:

“为兄所学乃是医科,你所学乃是农科,何来相争一说?”

“二弟,你读书读傻了,要不要做两道大题冷静一下?”

殷洪:……

他嘴角一抽,拍拍额头,道:“兄长所言极是,是弟弟我失言。”

“那兄长与我一起拿到各自拿下农科和医科的状元。”

“你我身为父王之子,王族血脉,自当为父王分忧,唯有状元之才,方能做到。”

殷郊淡然地看了殷洪一眼,摇摇头道:“状元之才,装不下我的志气。”

“吾之志气,乃是人族第一个正神!”

他话音落下,朝歌上空的国运山岳,竟然微微一颤。

嗡!

一声嗡鸣,在天地间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