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质问群臣,年终奖励(2 / 2)

“房壮丽,朕问你,如果你拿了下面送的奉献银,日后若是有空缺,刚好又是给你送银子的地方官,你举荐还是不举荐?”

“郭允厚,朕问你,如果两个地方都需要修缮城池,一个地方给你送了银子,一个没给你送,你会先审批哪一个城池的?”

“刘宗周,朕问你,各县都会推送优秀的举人进入国子监,这其中有地方县城给你送了银子,你是不是会优先录取给你送银子的县城?”

……

六部九卿的老大都被质问了一遍。

凡是被问到的人脸色都面露纠结之色。

官场讲究的是人情,讲究的是投资,说的再难听一些就是利益团体。

官员之间你来我往,无形之中形成一种利益链条,你予我一分便利,我还你一分人情。

他们扪心自问,如果遇到此种情况,他们真的会摒弃这份人情吗?

答案是否定的,可能会摒弃一次、两次,但你还能摒弃三次吗?

次数多了,还有来往吗?

“今年以前的就算了,从明年开始,地方若是再敢以此种名义向京官奉银的,一律革职交由锦衣卫查办,

京官若是接受此等奉银或者其他名义的,只要发现,定斩不饶。”

崇祯直接放大招了。

不狠不行,这种极易形成裙带、任人唯亲、主动受贿、吃喝卡拿等现象。

长此以往,大明的官场就彻底的腐烂了,他就是再有想法,下面执行不彻底也没用。

看着部分苦着脸大臣,崇祯心中叹了口,他自然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

“朕也知道,大明的俸禄有些低,你们都要养家糊口,朕也不是不通人情,

既然这样,那就额外三个月的俸禄作为你们的腊赐。”

不待群臣开心,崇祯继续道:“别高兴太早,三个月的俸禄,你们能拿到多少,取决于你们的平时的工作表现,

有的人可能拿整三个月,有人可能拿八成,有人可能拿五成,

也有可能一文都拿不到,反而会被拉出去砍了,吏部做一个具体的考核标准出来。”

“臣遵旨!”

房壮丽迅速的回应着。

以太仓库的储银提高俸禄也行,但坚持不了多久,提上去简单,再降下来可就难了。

提高俸禄只能等开征商税和开海禁了,有银子源源不断的流入了才可行。

现阶段,只能通过发放年终奖励来缓解一下。

崇祯算过一笔账,大明每年要支出一百四十万两作为各级官僚的俸禄和其他福利待遇,

三个月的俸禄作为年终奖,折算下来在三十五万左右,实发可能在三十万两。

多支出三十万两白银,减少贪污、挪用公款、借机贿赂的事情,是合算的。

至于多出的三十万两也好办,大明每年要支出两百万两作为藩王的费用,过完年了就办几个宗室,支出宗室俸禄少了,查抄的家产就多了。

群臣个个神色不一,有人欢喜,有人失落,还有人一脸平淡。

欢喜的是有的部院是清水衙门,地方上交的少,现在能光明正大的拿三个月的俸禄多好。

失落的是则是觉得三个月的俸禄不值地方上交的。

一脸平淡的则是因为家里根本就看不上那几个钱,有它没它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