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复社谋划,学生运动第一人(1 / 2)

“本就在监察范围内?”

崇祯准确的把握到了李若涟话中的重点,能被锦衣卫监察的那都是重案了,到底是什么人能被锦衣卫盯着?

“调查内容朕就不看了,你大致说说!”

“是!”

李若涟回应后,看了看湖边依旧高谈阔论的青年,沉声道:“陛下,高台上正在说话的名叫张溥,旁边的那位叫张采,都是苏州人氏,人称娄东二张。

天启四年在苏州集合数十人成了了应社,取应对科举应用的意思,几年时间发展到百余人,颇有名声;

天启六年,被魏忠贤诬告辞官的周顺昌被缇骑逮捕,张溥和应社成员聚集数千人拜见应天巡抚毛一鹭,向他请求传话给朝廷,释放周顺昌。

身为魏忠贤干儿子的毛一鹭当然不愿意,

结果张溥等人聚众冲击县衙,打死打伤几名官吏,毛一鹭躲进茅厕得以逃脱,官府追查之下,于是就有那篇名满大明的《五人墓碑记》,

陛下登基时处理阉党时,当时的魏党心腹顾秉谦离任在苏州,张溥组织百姓驱逐了顾秉谦,还抢了他的家,随即又纵火烧了他的家,顾秉谦逃到渔船上才得以幸免。

从此他成为天下士子眼中的领袖,号称是‘春秋之集,衣冠盈路’,走哪都是万人空巷,而此时,他还未有功名在身。”

“是他?”

崇祯有些意外,他不太清楚张溥,但他知道《五人墓碑记》,

这可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没想到今儿在这里见到作者了,简直是太意外了。

意外过后,崇祯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冲击县衙,冲击官员府邸,他们这么做不怕官府追查吗?”

“陛下,他们大多都是不惜生死也要留名的主,而这个张溥的理想就是要学五人墓碑记中的那五人,如果朝廷处死他们,那真是成全了他们,

而且这两件事情出发点都是为了朝廷,当年朝中尚有东林和江南的文官在,加上熹宗不愿意彻底和江南闹翻了,所以就没有处理。”

我艹……

崇祯心中怒骂了一声。

这大明真他妈的病态,不仅皇帝奇葩多,大臣和文人更多,受罚的廷杖成了大臣们博得舍生取义而流芳百世的美名。

他刚开始还不知道廷杖的特殊意义,还是廷杖了钱谦益等人后,李若涟告诉他,还说了一些趣事,

诸如当年张居正父亲死后,张居正没有回去服丧,赵用贤就上书弹劾,结果被打了五十廷杖。

因为是个胖子,屁股上的肉被打掉了许多,他妻子竟然将脱落的肉腌制起来收藏,留给子孙做传家宝,简直是病态的不能再变态。

连圣人王阳明都感慨道: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然其利心归一。

吐槽过后,崇祯轻声道:“如果按你这么说,当年这两件事情很有可能是东林党在背后推动的,以此来打击魏党?”

“臣不敢妄言!”

崇祯的推断不是没有道理,一是复社成员有部分是东林后人,二是针对的人都是魏忠贤的心腹,

要说这种中间没联系,那才是奇了怪了。

“你继续说!”

“陛下,张溥去年以恩贡入太学,结燕台社,随后又成立江北应社,

今年年初在吴江又合并了香山同社、江北南社、吴门羽朋社等十七家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