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师长怎么能抢人呢,别人能拿出坦克吗?(1 / 2)

总部,

刘师长看着第四军分区的缴获,眼睛里放光。

八路军内部一直推崇学习,像炮兵人员、通讯人员等等,着力培养,着力发掘。

这是他们的劣势,缺少一定的人才储备。

有关装甲相关的,那更接近于荒芜。

丁伟不仅缴获了装甲车、坦克车,还能有周卫国这样在德国留学的高材生指导,那不是如虎添翼吗?

这样的人才,要留在后方,把脑子里的知识全部贡献出来。

培养更多能够冲锋陷阵的将帅。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教会千千万万的人,作用更大。

“通知丁伟,把周卫国给我送到总部来。”

师部的命令,丁伟不敢全部苟同。

周卫国这样的人才,确实适合当参谋,用于培训人才,指导作战。

减少亲自带队,深入一线危险场景的可能。

可就算当参谋,也应该留在第四军分区。

花费了步枪、轻重机枪换来的人,丁伟可是拉了几大车的军械给总部,才要来的人才。

总不能师长一句话,就调到总部去吧。

再说了,周卫国最擅长的装甲兵知识,也得找地方实践啊。

别的团能拿出坦克训练吗?

第四军分区有八个团,上万兵力,算上根据地内的民兵、区小队、县大队,兵力就更多了。

他丁伟也需要一个参谋,先放在军分区历练。

等合适的机会,再送去给师长调教。

摆事实,讲道理,师长也得讲道理啊。

随后刘师长这边妥协,暂时先放在丁伟手上,等条件合适了,再调上去考虑。

任命周卫国新6团代理团长、特战队大队长兼教官、装甲营营长。

解决了搜索联队,更百里斩首了26师团的指挥部,这份泼天的功劳,值得好好的嘉奖。

碍于他之前的身份,从国军序列转战过来,受了些影响。

否则就直接团长了,哪来代理的说法。

平鲁北部的一片宽敞地带,尘土飞扬,十几辆坦克跟十几辆装甲车停在那,车上安排了士兵,熟悉操作。

油料有限,反复的摸索学习清楚之后。

再尝试开动训练。

油料除了缴获外,还有一个路子,从陕北延长运输油料过来。那边有个延长石油,每月能够产出不少。用于跟晋绥军、国军等交换物资。

如能获得特批,丁伟将组建八路麾下第一个装甲营,这也是短时间内不敢想的兵种。

由军分区提交报告,再由师部帮忙申请,提交到总部审核。

教员连续两次夸赞第四军分区,日子可以苦一苦,人才的培养,装甲兵的训练不能苦。

称此举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让丁伟大胆尝试,大胆学习,开辟出一条从未走过的路线来,有成果之后,在军中推广学习。

看着铁家伙开动起来,真是好东西啊 。

都说鬼子的装甲车是豆豆车,是薄皮大馅,一炮就能解决的东西。

可拿到手,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虎式很强,T-34也厉害,谢尔曼也还可以,那跟八路有屁的关系,能开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