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只要我丁伟在,这座桥它就修不好(1 / 2)

丁伟心心念念了苏式重机枪,郭留诺夫重机枪算上不错的一件大杀器。

尤其喜欢它的轮子加机枪前的护盾,有时候可以拯救重机枪手一命。

随着战争的持续,水冷重机枪操作不便,逐渐被气冷式机枪取代,以快速更换枪管的方式,解决枪管过热问题。

节俭重机枪编组,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方便火力支援。

毕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找到水,在北方严寒天气,水冷式重机枪多有不便,不像南方,随处可以取水。

只要有了第一批,打一打阻击,总能慢慢的奖励出来。

等阿诺夫离开后,周卫国神采奕奕的跑过来,靠近丁伟汇报坦克的情况。

“司令员,你赚大了。”

“我检查过了,这6辆坦克保存的相对完好,修一修履带,不妨碍冲锋陷阵。”

“这几辆T34,装甲强度碾压日式坦克。”

丁伟叹了口气,坦克是好东西,他不满的是阿诺夫的行为,减少油料供应,远东军显然是对丁伟的绥热察军区产生了顾虑。

要用作战油料的供应,限制丁伟的作战能力。

他们想要一个听话的小弟,而不是培养一个控制不住的盟友。

说白了,对方就没把八路军当盟友,而是想当成听话的小老弟。

让你往东,你就得往东,让你往西,你必须往西。

丁伟的骑兵纵队、坦克旅、飞行大队的出现,让远东军察觉到了危机,蒙疆地区是大片荒漠,很适合机械化部队展开。

绥热察军区既可以横插关东军的核心,也可以直插远东军的远东铁路线。

威胁是相互的。

丁伟不缺坦克飞机,仓库内还躺着上百辆坦克飞机,缺少的是真正能够供应作战的后勤物资。

少了油,难道坦克能飞不成?

坦克旅编练成功后,一直没有投入实战。前线各部队,仅靠着小股的装甲战车推进。有能力投入更多的坦克,但油料不足了。

日本人想去东南亚找油,他丁伟又能从哪去找?

即便找到了,也没能力开采。

缺少工业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陕北的石油,加大开采也就那点产量,运输出来的成本太大,不足以供应丁伟消耗。

眼下这个阶段,还是得捧着老毛大哥的臭脚丫子。

不管丁伟愿不愿意,都得暂时依靠远东军支援的作战油料。

暂且不管这些,T34坦克需要找经验丰富的装甲兵,尤其是T34/76坦克,人机功效较差,车内的空间小。

不过毛子那人高马大都能塞进去,我们的体型相对灵活,适应起来还比较顺利。

周卫国亲自钻进去,感受了一下中型坦克的魅力。

这才是正儿八经的中型坦克,装甲浑厚,火力不俗。小鬼子那97式中型坦克,放在欧洲,估计连轻型坦克都不如。

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驾驶一辆T34,周卫国甚至放出豪言:“我要打十辆97中战车。”

郭留诺夫重机枪,暂时放在机械化作战旅手上,这支部队一直停留在武城训练。

坦克旅跟机械化作战旅配合,是丁伟的压箱底的王牌。

轻易不能用,寻常人用不起。

目前关东军凿不动,以三个纵队正面钳制,多多安排游击人员涌入敌后方,开拓新的的根据地。

哪怕解放乡村,解放村镇,也足以在东北散开革命的星星点点。

孔勇第二支队侦查到了最新的消息,将绥中机场的位置给探查了出来,并汇报了六股河桥梁的修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