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世界格局(1 / 2)

小鬼子的心中是苦涩难耐的,但对他们而言,总算是能够停战了,本土终于不用再挨炸了。

虽然代价很惨痛,但现在他们只希望韩斌能够待他们好一些。

而欧洲方面,此时却是硝烟升腾,一再突破条约限制的日耳曼,野心渐渐大了起来。

准确的说是小胡子的野心渐渐大了起来。

他正用工业武装着日耳曼的军队,西方各国对于此事的态度是嘴上抗议几声,但却没有实际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小胡子的目光放在了莱茵兰地区。

莱茵兰位于莱茵河的左岸,其实整体依旧是属于莱茵河地区。

一战过后,因为条约限制,莱茵兰被划归到国际管理。

三五年时,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在名义上莱茵兰回到了日耳曼的怀抱,但这只是名义上。

实际上,这件事并不被国际所认可,也不被国际所允许。

目前莱茵兰地区依旧属于国际管理地带,但小胡子对这件事非常不满。

如今已经准备用莱茵兰来试探西方各国的具体态度问题。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整个欧洲可谓是被战争阴云所笼罩。

不论是不列颠还是高卢鸡,他们的心中都知道,战争的爆发可能就在这几年。

或者说在一战结束后,其实他们就已经预测到了这种情况,所以高卢鸡才会有马奇诺防线的出现。

虽然他们猜测到了战争即将爆发,但它们的心中却希望不要这么快就爆发。

因为他们国家的内部存在严重的问题。

先说不列颠,米国的经济大萧条席卷全球,最后成为了恐怖的金融危机。

在这种金融危机之下,不列颠国内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工厂破产倒闭,失业人群不断增加。

金融危机下的不列颠政坛也是极度不稳。

经济危机,政坛动荡,所有的问题和隐患都集结满了。

拉姆齐在任期间放弃金本位的操作,影响了不列颠国内诸多财团和资本的利益。

这也是导致政坛不稳的重要原因。

拉姆齐就像是个修修补补的泥瓦匠一样,在修补着不列颠的经济。

这种情况直到三五年才终于得到好转,但这个时候,拉姆齐的身体原因,只能被迫辞去首相一职。

而他的继任者则是斯坦利,第三次继任首相之位。

斯坦利和拉姆齐两人,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拉姆齐出身平凡,说是草根,其实都算是好听的了。

作为一个农场工的私生子,他自幼便受了其他人所没有受到的苦。

他投身政治后,对于国民经济异常关注,经济危机期间,他前后三次,才终于将不列颠的经济从危机边缘拉了回来。

他的性格让人觉得他软弱可欺,实际上,他精通政治。

他在任期间,有效恢复了不列颠不少经济,启动了许多科研项目。

而这些科研项目成为了不列颠能在二战中抵御日耳曼的关键。

拉姆齐的年纪终究大了,他卸任后,他的继任者,也就是斯坦利。

斯坦利出身贵族,自幼便有着很强的优越感,他对于国民经济并不在意。

他的一生都是高傲的一生,他能三次担任首相,说明他本身的能力并不弱。

而此时不列颠的首相斯坦利为什么不对日耳曼做出回应?反倒是放任它?

斯坦利早已看穿日耳曼的本质,这场战争已无可避免,所以他很少在国际上回话。

那他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