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2 / 2)

摄政王扬手重拍案几,佯装大怒:“这不行,那不行。崔微,你莫非是想翻了大胤的天不成?”

容岑稍作安抚:“皇叔息怒,且听崔尚书怎么说。”

顶着摄政王的滔天怒火,崔微面色不变,“臣以为,此等大计,即便当真要予以施行,也不该交由闻人栩!”

容岑似乎饶有兴趣,“哦?崔尚书有何高见?”

“闻人栩虽为丞相之子,却向来是京都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不堪大用!”

崔微是真的敢说,当着文武百官,还当着闻人墨和闻人栩的面,他就这么批斥。

摄政王气笑了,“本王没记错的话,崔微你是刑部尚书,而非吏部尚书吧?”

此言一出,一般人听了都必将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显然崔微不在其列。他依旧面色如常,好一副行得正站得直的做派。

是个难搞的硬茬。

容岑顶了顶后槽牙——她先前在新时代,口中长了几颗大智齿,存在感巨强,以至于养成遇到问题顶后槽牙的习惯。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做完,她侧头看向吏部尚书,“冉尚书以为呢?”

容岑觉得,再不落实变革,她恐怕真的要疯!上朝谈事做个决定前,还得问好几圈这个以为呢那个以为呢,她当皇帝也当得实在太憋屈了!

冉参也是个硬茬。

吏部掌管大胤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而冉参本人尤其喜欢写奏折告状。

“休怪老夫参你一本”是他的口头禅。

曾有官员因为此事与他争执不休:“成天参参参,你个老匹夫,比人家专门弹劾百官的都管得多!”

攀扯出的是监察朝堂百官、向上谏言的御使台御史辛谈何。

冉参、辛谈何二人的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时下科举荒废,官吏任免全凭人言。在此还望礼部同僚尽心费力,恢复科举,选贤举能,为朝效用。”

冉参先说明情况,又中正客观地评价了一番闻人栩,“臣观闻人小将军似在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依他当前的功绩,全权负责变革一事也无不可。”

“冉尚书慧眼识珠。”摄政王当即拍案定下,“那便如此。闻人栩,还不领旨?”

闻人栩激情澎湃,道:“臣领旨!定不负皇命!”

此事毕,又议起北边的情况。却不如变革耗费精力。

待一退朝,摄政王到仁政殿寻容岑,与之细细说起熙王险境,商讨对策。

容岑便趁此机会提起昨儿入夜信国公送进宫里的密信。

她道出其中怪异之处,“阮珩此人,先前同燕骁乃是挚友。现今似乎已然关系决裂,不知是因何缘由?”

摄政王神色复杂看她一眼,回想起某段极不美妙的记忆,只觉得头大得很。

他斟酌着言辞,思考如何说出口才不会生嫌隙,最终还是选择直截了当问她。

“先帝猝然驾崩,你临危受命继承皇位。但刚登基的那半年,你并不在大胤,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