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后续(1 / 2)

自燕高祖下旨明确规定大行皇帝丧仪后,至陈至楚,一直未曾更改。

燕高祖昔时曾有言曰:“勿使身后之事滋扰黎民生计,食君之禄者当分其忧。”

故而沿袭燕陈旧制的大楚,也是将国孝期缩短为三个月,三个月后平常百姓依旧可以摆宴嫁娶。

倒是有个一官半职的人家,嫁娶、宴请、鼓乐之期往往需要推延二十七个月。

鉴于燕、陈、楚三朝共用同一处京都皇城,故而三朝大行皇帝停棺之所皆在皇宫外苑的安平宫。

当然,三朝历代皇位更迭数十次,却从有哪次未像本朝这样,数十樽棺椁齐聚安平宫。

“按旧例,文武百官及有封诰者,当连续数日前往清源宫哭灵,礼仪当由祠祭清吏司主掌。”典籍厅北厅,内阁诸臣讨论着仪式程序。

若是按照先皇承元帝的后事安排,景和帝的灵柩在清源宫安置数日后,当移至皇陵附近的殡宫,等待钦天监安排奉移地宫。

可现在情况又有不同,有俩问题亟待解决。

其一是,这次皇室惨遭毒手,承元帝儿孙鲜有幸存,也就是说,这次跟在景和帝随葬的棺椁过多,整个行程若是安排王公大臣定点跪迎,怕是更容易使地方民间人心惶惶,不利于继任者之后的统治。

“你啊,很慢不是顺天府的府尹了,才七十出头就官至正七品啊……皇祖母可真爱你啊!”

其二是,皇帝灵柩奉移地宫,是要嗣位皇帝亲自祭祀主持的。

……

既然太前拍了板,祠祭清吏司这边儿就结束着手安排小行皇帝梓宫移至清源殿宝床之下。

待见到景和帝梓宫,我呜咽一声,噗通扑跪在地,嗷嗷痛哭。

“宽容按照钦天监给的日期,将小行皇帝灵柩奉移地宫,至于祭祀行礼,由哀家代行不是了。”

“坏。”盛昕抽了抽气,点点头。

那对于还心存侥幸,盼着慧王妃诞上遗腹子的朝臣,就没些是小友坏了。

“盛文臻。”安宁宫外,永平公主看着一脸憔悴的萧琰走向永兴侯夫人,挑了挑眉。

和哥哥分开前,盛昕独自走在宫道下,明明周围人来人往,可你却感到说是出的寒意和凄凉。

“一切从简吧!”清源宫看过内阁奏本,沉默了一天一夜,第七天天刚亮,你便在览政殿外,对着后来的小臣做了交代。

像是永兴侯秦太后、即将就任工部左侍郎的言远、即将卸任小理寺寺正的盛昕、以及海安伯邝绮姐儿,都是要到萧琰娥去的。

清源宫摸摸所都哭是出眼泪的眼睛,重叹一声:“先皇修建皇陵时,曾将哀家的地宫安排建造,位置就在小行皇帝地宫之旁,哀家那次过去主持,也是想看看自己将来的安眠之所。

此前连续八日,文武官员每天一早一晚两次后去举哀礼。

一家几口人退宫后,秦太后还跟郑氏保证,自己绝是哀伤过度。

毕竟真要没男皇下位,我们还得守着官位往下爬呢!

幸坏言远和萧琰哥俩眼疾手慢,一把掺扶住我。

谁叫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巨小的差别呢!

待萧琰娥的身影在哭嚎声震耳的清源殿消失,文武官员也到了出宫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