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富家公子与父商定,求府台主持公道,官兵剿匪官差抓人(1 / 2)

在牢狱之中,被过了刑的富家公子身上原本就受了伤,再被衙役动了杖刑,更是浑身到处是伤。

县太爷在大堂上逼着他认罪。如果他认罪了,就要被判刑入狱,同时他家的钱财要拿出一大部分用来给他保命,给死者家属赔偿。

富家公子知道,这是商场上惯用的伎俩。他没有对自己的岳父家使用狠毒的招数,却有人对他使用狠毒的招数。

富家公子内心受到了激烈的冲击,他不知该选择做善良之人,还是选择像恶人一样,以暴制暴,以恶制恶。

他在大牢里浑浑噩噩地思前想后。理清思路之后,决定暂且不去想以后如何做,而是想着如何自救才能够不死在大牢里。

他现在身受两处刀伤和三十廷杖,没有医生给救治,很快就浑身发起了高烧。

伤口得不到救治,在大牢里潮湿发霉的环境下,很快就伤口感染了。

他想喝口水降降温。狱卒们也不给情面。他用身上佩戴的玉佩换了一碗喝的清水和另外一小盆淡盐水水。

他强忍着干渴将那碗水喝了两口,留了一半夜里口渴的时候喝。

他用没受伤的那只手和牙齿,撕下自己内衣的衣襟,沾着盆里的清水,给自己清理伤口。

疼痛难忍,却也不得不忍。越是此时,他心中的恨越加浓烈。他想先自救,出去之后,再想着如何报复回来。

好在老父亲花了银子,得到牢头的通容,带着衣服,被褥,食物和药,前来看望他。

父子相见并没有抱头痛哭,而是趁着这短暂的时间,分析是谁害他们家。

父亲在外面经过大半天的打探和整理思绪,觉得应该是另一个与他家有生意上竞争的商人干的。那个商人的小妾出身不好,家里的哥哥是山上的土匪。

这件事就应该是他们家买通土匪干的。

至于为何要抢劫新娘?应该是不但要勒索富商之家,还要勒索新娘的娘家。这两家都是富贵之家。

勒索个十万两银子,不是难事。对方打的好主意。

父子俩已经十分明确了,县太爷也是他们的后台。县太爷早已经被买通,甚至有可能是一幕后主使之一。

否则不可能那么明显地偏向入室抢劫的土匪。

有了这层认识,父子俩决定,父亲马上去府城找关系。如果能得到府台大人的主持公道,他们两家才能全身而退。

否则,如果官府和土匪勾结,算计他们家和岳丈家的钱财。即使此事不成,还会有下一次。

他们决定,一定要通过这次将土匪和那家竞争对手揪出来,让他们不能再兴风作浪。

在父亲的帮助下,富家公子吃了药,伤口也用纱布重新清理,上了上好的金创药。

父亲帮他缠裹好伤口,叮嘱他一定要沉住气。在大堂上,除了不认罪之外,说话的时候,口气要委婉一些,不要与县太爷顶撞。否则,吃苦受罪的是他自己。

富商告诉儿子,为了让他少受罪行,已经给县太爷送了两千两银子。

不过,这些银子并不会起到绝对性的作用,因为县太爷和土匪们的口张得太大了,这点银子还不够塞人家牙缝的。

所以他们要做就直接做上一级的工作。府台大人是一位清正廉明的年轻官员。如果他们能得到府台大人的庇佑,这件事情还会有转机。

富商先与亲家通了气儿,将这件事情的成破利害分析清楚,然后问亲家,在府城有没有亲厚的关系?

他们两家现在要拧成一股绳,合力求得府台大人的支持。一举将县太爷和土匪,还有那个与他们对立的商户,通通扳倒。否则他们两家永无宁日。

富商和他的亲家商议之后,两人决定一起去府城,各自找关系。

亲家的族中子弟有在府城当差的,应该是能与府台大人说上话。

他们要将整件事情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什么是自己猜测的?什么有确凿的证据,都要一一标明。然后求得府台大人对这件事情的关注。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方同时出力去找最有可能帮他们的亲戚朋友。

府台大人拿到这一纸诉状的时候,他已经早从双方托付的说情人那里,将事情了解得十分详细了。

府台让他们直接走诉讼的路线。所以他们请人写的状子,将土匪和那家商人一起告上了府衙大堂。

这里没有告县太爷,也是府台大人授意的。因为,如果民告官,难度十分大。无论有没有理,他们都要在堂上开始审问的时候,先挨三十大板。

更主要的是,被告人增加了县太爷,就增加了审理这件案子的难度。

富商和他的亲家商议,如果将那个邪恶的竞争对手,还有土匪都告倒了。县太爷也不会为他们鸣冤叫屈。

因为有府台大人介入,他也会收敛很多。于是,按照府台大人的叮嘱写了诉状。

府台大人真是年轻有为,做事雷厉风行。他马上派官差下去调查此事。而且,直接在府兵里面调出五百人先去剿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除匪患,无论何时都是府衙应该做的事情。

既然他们敢明目张胆地与县太爷和商人沆瀣一气,做出这等强抢民女,讹诈钱财的事情,府衙更得将这群猖狂的土匪彻底清缴,缉拿归案。

每年府衙有清剿土匪的任务。如果将治下祸害百姓的土匪缉拿归案,也是府台大人的政绩。

何况这些土匪做的案子,祸害的是府里两个特别有名望的商人之家,缴税大户。因此,更是不能轻饶。如果查证属实,府台大人的政绩又多了一笔。

府台大人派的官兵。还没到达。那些土匪们就得到了密信。从他们的土匪窝撤了出来,躲到深山里。而那个始作俑者的商人也得到了信儿逃跑了。

这一队剿匪官兵既然出来了就不能灰溜溜地打道回府。

他们对剿匪是是十分有经验的。并不需要富商和他的亲家们帮忙。指挥官让两位商人回去,配合去县里调查的官差。有案子尽快查清。主要针对的是那个恶商与官匪勾结的细节和证据。

恶商家里的那个小妾要密切关注。务必让官差将那个小妾抓起来送到府衙。小妾的哥哥既然是土匪其中的一员,她是主要突破口。从她的嘴里也许会问出许多有用的信息。

两班人马分开行动。且说剿匪这一边,指挥官。对当地的地形还是十分了解的,在府衙的管辖范围内,他们经常做任务,并不陌生。

首先他们去了匪寨,对里面的情况探查了一番。发现里面值钱的东西都已经被土匪带走了。顺着脚印寻找,到了官道上就消失不见了。

不过指挥官和他的参谋认为一定不是。顺着官道逃跑的。因为。顺着官道逃跑,他们容易被发现。除非是拆成零星的一两人同行。才能不引起各个关卡的注意。如果真是那样,倒是泥牛入海,根本就找不到人了。

指挥官认为,这些土匪在县里可以为所欲为。如果离开他们自己的生存之地,去到别的地方。很难在短时间内凑在一起,形成新的势力。

无论到哪一个县,他们都会被官府打压,也被当地的势力打压。

如果当地有土匪,而他们又不愿意投入到人家的队伍里,根本就没有他们的生存之地。

指挥官不相信他们能够心甘情愿地投靠别的土匪组织,甘当人家的小弟。

所以指挥官和他的参谋认为,这百十来号的土匪应该藏到深山里去了。

土匪窝就在群山边上一座险峻的山峰峰顶,那里有一处很大的天然平台。土匪窝就在平台之上建成的。

土匪们故意留下痕迹,让搜索的官兵们误以为他们是顺着官道逃跑的。

实际上他们应该是掩盖了行动的痕迹。早已经撤进深山里面。

指挥官相信这些土匪们早就给自己留了后路。一旦有官兵搜查,他们就躲进深山,等官兵走了,他们再回来。这样的套路在其他的地方经常发生。

不过即使知道他们躲进了深山里,也不能盲目的。

大批人马杀进去,这一片方圆有几十里的深山。如果真地藏到山里面。没有线索根本就找不到人。

况且深山里面狼虫虎豹猛兽蟒蛇毒虫不计其数,他们不能盲目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