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哈迪斯领百姓卖鱼干改善生活。双方士兵为下次攻城备战(1 / 2)

小王子哈迪斯是知道这样的小路。原来他对这些走私的商人既不举报,也不鼓励。

毕竟是小商小贩,为了生活铤而走险。他也是睁一眼闭一眼。而此次,他为了帮助百姓们躲过官府的掠夺,所以启用了这条贸易的小路。

他们与兰域王朝的商人们约定,在边境一处隐秘的树林交易之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国家,并不会被外人知道。

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也是沿用这样的方法,偷偷地不经过正常的边境,躲过官府的眼线。百姓们赚的银子要比往常高出去两倍不止。

努比亚这个小国的百姓,因为有哈迪斯王子的帮助,通过自己的勤劳在战争中。竟然赚了比平时更多的银子和粮食。

哈迪斯王子叮嘱他们,现在他们获得的这些财富一定要守口如瓶,偷偷地藏起来。如果被官府发现,他也帮不了他们。

可是,这样的事情想保密也不会长久。所以哈迪斯让百姓们做好准备。

将大头的银两埋起来,手里留一些散碎的银子。一旦他们的贸易被官府发现,想要搜查家中。要让官府的官员搜查到一些银钱。这样他们才不会认为百姓们故意欺瞒,反而进行更严格的搜查。

努比亚的情况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百姓们没那么困苦了。

其他国家的百姓们却没有那么幸运。收益越来越少了,百姓们却要负担越来越多多的边关军粮和其他物资供应。

苦不堪言的百姓们造反的心态越来越强烈。已经有的地方开始小范围地集体抗议,拒不交出他们手中仅有的粮食和储备食物。

那些负责征集物资的官员们,日子也不好过。

原本那是个肥差。懦弱的百姓们被他们吆五喝六吓得像老鼠见了猫。没有主动交出食物的百姓,有的时候还会挨上他们两皮鞭,威胁他们,不交粮食,就去做苦力。被逼无奈之下,百姓们只能交出手里的食物。

现在,负责食物征集官员们三番五次地去催缴物资。百姓们累死累活地找食物,仍旧是朝不保夕。

面临一家老小要饿死的领地,原本懦弱的百姓们突然变得强硬起来。他们认为,反正都是死,还不如集体团结起来,与官府做斗争。

官员们去催缴食物,不但拿不到食物,还很有可能被一群手持铁锹,粪叉的百姓们,一顿围追堵截,一不小心身上就会挂彩。

这样的情形,他们报告给了主战派的官员边疆的。驻军将领也知道,国内的形势越来越不好。这场战争如果不能马上取得巨大的进展。他们也许要被迫撤军,返回国内镇压国内的动乱。

四国的将领们凑在一起开会研究下一步该如何应对。最后大家决定,再坚持一段时间。不过,要改变一下战略战术。

四小国的联军经过几次强攻。耗费了巨大人力和物力。却没有得到什么进展。士气逐渐衰落。

四个小国的带兵将军们和主战派官员们,并不打算就此放弃攻击。

他们知道强攻已经没有任何效果,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他们四国的联军也伤亡惨重,物资耗费巨大。

四国联军的指挥官们轮流都上过战场,可是并没有谁的指挥取得明显的胜利。

这样强攻自身损耗太大,他们决定放弃。他们想到的还是火攻,他们用射火箭这样的方法,企图将城楼烧毁。

可是城墙上早已做了准备,为了预防火攻。士兵们将所有百姓家里的大水缸都灌满。只要哪里起火,当时灭火。所以,火箭虽然能够射到城内,却起不到火烧城楼的效果。

四国指挥官也没有什么其它好方法了。火攻是唯一能够对城内造成损伤,又令守城士兵忙得焦头烂额的进攻方式。

四国指挥官决定在箭矢的头部,增加燃料的用量。如果用不容易被水扑灭的燃料放在箭矢上,同时几百名射手一起向城内射箭,进而城内各处都着起火来,恐怕百姓家的水缸也不一定能够起到灭火的作用。

不过这有一个要求,就是有足够的箭矢。四个小国的本身冶铁技术十分落后,所以用铁制箭头的重箭在他那里是很难找到的,木剑和竹剑居多。

竹箭不必说,造价低廉。只需将竹竿削尖装上羽毛就可以了。可是竹子的箭矢重量比较轻,不适合远程攻击,更不适合用重弓射箭。

木质的箭矢相对来说重量要重一些,勉强可以用作远程攻击。

兵器营的工匠们,没日没夜的制作箭矢,一次火箭攻击至少需要两千支羽箭。如果要起到将城池变成火海的效果,那就是五千支箭矢起步。

前期他们射进城里的羽箭已经烧光了箭尖,但是箭身还是好的。城内的士兵将这些羽箭收集起来,重新将箭头削尖,当做武器回击城下的士兵。

为了确保这一次火攻的成功。四个小国的兵器营没日没夜地赶工。三天内一共制作了六千支羽箭,四国挑选力量大,射程远的弓箭手,在城池的不同方向,同时向城内射箭。

前期的羽箭在还未点燃建筑物的时候,确实被士兵们用水扑灭了。可是,此次火箭的数量太多了,而且箭尖上用了浸泡动物油脂的麻布缠绕,燃烧的时间很长,燃烧效果更好。如果不能及时灭火,对于木质结构的房屋来说,是十分危险的攻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六千支火箭射出三千多支的时候,城内的士兵就已经没有水用了。只能用农户的扫帚沾了水,扑打着火的地方。

可是后续的箭矢仍旧疯狂的向城内射进来。即使城内的士兵十分多,可是一边要躲避着火的箭矢射到身上,一边还要救火,真是既危险又劳累。

好在城墙高大,即使箭矢越过了城墙,被门楼遮挡,也大部分都是在城门附近。

不过还有一部分是用重弓搭配粗木长杆的羽箭射进来的,射得更高更远有一部分越过城门楼,射到了农户的房屋上面。士兵们只能向百姓的房顶泼水。水没有了就顺着梯子爬上去灭火。

幸亏有的地方已经被水泼的很潮湿了,所以即使着火的箭矢落下来,也不会马上造成迅速燃烧。

因此,城内的士兵还是勉强可以应付,这样让人焦头烂额的场景。

可是随着后来箭矢越射越多,着火的地方越来越多。这边扑灭了,那边又着起来。爬上爬下,疲于奔命的士兵们,累得爬梯子的时候腿都是抖的。胳膊抡扫帚的时候酸痛无比。

可是,士兵们还是咬着牙挺着。一旦火势着起来,就会连片。现在正是有风的时候,虽然风力不大,可是火借风势着的会非常快。

因此,士兵们即使拼尽全力,也要将这场火攻彻底熄灭。

六千支火箭射完了,城内的士兵也累得筋疲力竭。城内多处着火,却没有真正着起来,扑灭及时。

只是将木制的门窗烧的黢黑。窗纸烧坏了,木窗棱却没烧起来。

四国的指挥官。看着这样的攻击效果。总结出一个结论,这次还是见识有些少。射箭的。冰室不够多,如果有足够的见识,有更多的弓箭手,同时向城内射箭。兰玉王朝的士兵就无法及时灭火了,自然也就起到了火烧城池的作用。

另外,他们想出火攻城内和火烧城门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

城门是硬木质的,不会轻易烧毁。可是如果守城士兵们疲于应对城内的火灾,而没有足够的水源向城门浇水。在城门外加上柴火,浇上油脂,只要将城门烧坏,他们就可以长驱直入。

在城内,联军与守城的士兵在城内巷战,只要兵力足。够攻下城池是早晚的事。

四个小国又偃旗息鼓,全员参与制作箭矢,。仅仅是兵器营的工匠们在做箭矢。士兵们也帮忙。

他们这次要准备一万五千支羽箭。他们就不信,这么多支羽箭带着燃烧的易燃物,还能被守城的士兵扑灭。

第二轮火箭强攻又要开始了。四国在加紧制作箭矢的时候,城内也在加紧储备水,以及扑灭火源的工具。

上次准备得有些匆忙,也没有经验,同时对付那么多着火点,这一次吸取上次的教训和经验。士兵们做好更多的准备。

人员上也重新做了部署。将城内分成片区,一队士兵负责一两栋建筑。除了百姓家的大水缸被灌满之外,士兵利用这三天,向城内运了很多黄土。

每个建筑物周围堆了不少黄土。目的是,一旦水用光了,城内井水打不上来水,附近的河流有。离得太远,不能及时供应水源的时候,可以用土来扑灭燃烧的火源。

在挖土的过程中,守城士兵们尽量选用河边的沙土。沙土细腻松散,灭火的效果好,另外将来清理的时候也相对容易。

为了保护河床的高度,他们没有采取直接在岸边干土地平挖的方法,而是将一段原本又窄又弯的河道加宽。如此一来,一举两得,既不破害河岸,也不会破坏农田。同时将一处容易淤堵的河岸加宽。有利于改善洪涝期的时候,河流的疏泄功能。

士兵们先将岸边的沙土运到平地上平铺,用阳光晒干。

当挖到了足够的土壤之后,先前晾晒的沙土基本已经干了。大家在集中向城内运送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