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老二结婚(1 / 2)

命运风水 用户淇淋 5926 字 1个月前

高考说来就要来了。

正式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这一年在12月的10日,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冬季高考的一年。

到了1978年,高考走入正轨,全国统一命题,各省自主招生,并且时间定在了7月7日8日。当时高考就两天。

然后一直沿用这个高考时间。

直到2002年的年底,非典爆发,至2003年的夏季,当年把高考时间调理为6月7日,8日,9日,一直沿用到现在,让高考学子不受暑热干扰。

在1979年,那年的高考,有一个特别程序,就是高考前有一次考试筛选,名曰:“预考”。

这年“预考”的目的,旨在减少正式高考的人数,为正式高考的人力物力减少负担。

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就好比筛子筛米一样,分离一部分成绩差的考生。

因为预考是在各本校的教室举行的,就是考试的模式是一样的,一个考生坐一个桌子,全程有本校的老师严格监考。

这一通预考,至少刷下了三分之一的人数,考分非常低的高中毕业生。这些被刷下的考生,是没有资格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以免浪费国有资源。

易隆喜就是有预考的这一年参加高考的。

预考时间比高考足足提前了一个多月。

易隆喜在这次预考中,考试失利,没能过这预考分数线,没能参加正式的全国统一高考。

父亲易万达自认为是自己的三儿子没发挥好,坚决要三儿子复读一年,继续冲刺一把。

易隆喜则觉得自己不适合读书,特别是物理课和化学课,真有点像听天书一样,完全听不明白老师在说什么。眼睁睁地看着物理老师讲课,是那么的全力以赴,易隆喜自己都觉得对不起老师的这一通详细讲解,还是一头雾水。

本来就不愿意复读的易隆喜,被父亲逼着又去学校,人在教室里,坐着都浑身不自在,怎么都感觉别扭得很,学不进去的人,哪里还有什么动力可言。

复读后的高考,这次没有预考之说,是真真实实地参加了一次全国统一高考。

分数放榜的时候,依然如故,名落孙山的命。

父亲易万达,因为二儿子上了大学,当然希望这样的鸿运继续,只可惜恨铁不成钢。

为了让老三像老二一样,跳出农门,到广阔的天地去闯荡,易万达是豁出去了,又要老三回到老四的教室里。

老四正上初三,初中毕业的最后一年。父亲易万达硬要把老三塞在老四的教室里,父亲也算是花费了精力。

让老三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返学校,还得靠他的人脉关系才能进得去哟。

要进学校的路,都是父亲给铺好的,易隆喜只需好好读,再考试就行了。

为何要把老三送到初三班级呢?

因为那一年有招收中专生的,可以从初三年级的毕业班里,挑出最好成绩的读中专。

那是刚恢复高考的几年,各地高考招生都在摸索中,十多年没有高考,各个部门,单位都需要人才,包括即将新建的大型单位等,比如,医院,化工厂,学校……等等,凡是国家事业单位的,都需要一批人来就职上岗,所以就有在初中生中招收中专生,一两年的学习之后,直接输送到国家用人单位。

这是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特殊性质高考,这样的高考模式,也只维持了一两年吧。把急需用人的现状解决了,马上就取消了预考。

父亲易万达就是因为初中生可以直接考中专,然后可以直接就职的规定,所以,才把老三送到老四的教室,弟兄俩同在一个班里。

弟兄俩同时参加当年的特殊考试。

考试结束后,达到最高分数线的是第一批次,读中专的。

第一批次就是可以上高中的。

这次考试结果是,老三易隆喜的分数可以上高中。

父亲这才没有坚持自己的一贯作风,放弃老三继续读书的打算。

老四易隆乐也考取了高中,虽然没过中专线,但是,高中既然考上了,就让他读呗。

一通折腾下来,老三易隆喜最终得以告别学校,回家老老实实务农。

老四易隆乐正常的读高中。

易万达唯一的作法就是,孩子们该读书的一定要读,我做父亲的,没有权力剥夺孩子们的成长优势。至于考不考得上,是另当别论了。

只要努力了,就不后悔,不给孩子留遗憾,也不让自己有愧疚。这就是易万达一贯的处世作风

这老三读去读来的几年里,家里也在发生着变化。就像礼节在转变一样。

老二大学毕业后,被一群律师事务所相中,直被招聘进入。

因为女朋友的父亲也是律师事务所的重要人物一枚,易隆乐就提议去女朋友家里拜见岳父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