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袁平到来2(2 / 2)

对于这些问题,袁平都会一一的回答,他也没想到这个村子里居然在没有种过水稻的情况下有这么多人懂得一些水稻的种植知识,仔细一问才知道,这一个多月里头村里很多人都跟着书学了很多相关知识,这让他在心里不由为靠山屯又加了好多分,这种态度是他非常欣赏的。

种植并不是说简简单单的就把种子埋到地里就可以,定期施肥定期的除草松土就算是一个合格的农民,在他的观念里,农民也要掌握更多的科学种植知识,要知道什么情况下,该怎么做,什么情况下是出了什么问题,该怎么补救。

但是因为国家这多年来的一个惯性思维,再加上农民的识字率并不高,所以他的这种认知其实现在并不是特别的被农民接受。

大多数农民现在还是用着传统的方法,用着那些可能已经过时或者说准确率极低的一些方法,并没有太接受新的科学种植观念。

现在在遥远的北三省,一个看起来并不算富裕的村子里,居然有这么多人因为想要种植水稻主动去学习各种各样的种植知识,这个真的是让他大为震撼。

如果说两个同样的村子,一个各方面条件稍稍比这个村子强一点,但是农民还是持有以前的观念,一个就像是靠山屯这样的村子,虽然条件并不算最优,但是村里的这些农民愿意接受并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那么选择试点的时候,他一定会偏向于这个村子。

因为他从这些人身上感受到了用心,他们是真的想要做这个事情,也是真的用心在做。

更何况靠山屯的各方面条件并不差,他的那些测试的小工具给出的靠山屯的土壤条件,土壤中含的各种元素都非常好。

包括他们井水也非常的优质,现在就差那边河里的水质了。

他此次来北三省是跟院里请了假的,这个事情院里现在还没有给出批示,所以他过来也只是提前了解一下,方便回去去说服院里在北三省这边建立试点,所以不能在这边待太久。

于是尽管赵大山和李弘文两个人说,现在去那边可能回来的时候天就会黑,他也坚持先去和那边检测一下河里的水质,顺便看一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一条水渠能够引来大量的水。

水渠一看就是新修的,不过修的还是比较的规整比较的结实,沿途一些地方还用石头给做了加固。

“这个水渠早些年我们在大旱的时候修的,后来十多年二十年都没有过这种大旱,就有些年久失修了,这次为了种水稻我们又发动全村人,把这个水渠重新进行了一下修缮,不过因为现在天马上就凉了,我们就没有引水过来。”

赵大山是真心想让袁平能够把靠山屯作为他的杂交水稻试点,所以一路上都尽可能的去给袁平介绍着各种的情况。

到了河边,赵大山也把那个缩小的水车给袁平简单的演示了一下,告诉他到时候会怎么去从河里汲水到水渠,然后进行灌溉,他告诉袁平大的水车基本上已经快要制作完成了,等明年开春的时候,河水一化开就会架在河面上,到时候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水从河里汲取到水渠,然后这些水就会顺着水去,一直流到靠山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