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往事一(1 / 2)

后来张家大儿媳妇再怀孕了,她对她儿媳妇特别好。

生孩子的时候,因为孩子太大,难产了。

孩子和大人只能保一个。

老太太说保孩子了,事后的时候给了娘家粮食做补偿。

那时候正是自然灾害闹的最重的时候,家家的粮食都不够吃,也饿死过人的。

她儿媳妇娘家得了粮食,就什么话也没说。

他儿子觉得媳妇跟自己过了一回,她都知道错了。

他娘就不能留她一命吗?

母子两个人发生了争执。

正好李母去他家想借点东西,不巧就听见了。

李母没想到还有这事,吓得够呛。

母子两个人也吓得够呛。

但是,过后李母守口如瓶了。

一个字儿也没往外吐露。

李向南是怎么知道这事儿?

因为她在小说的结尾看见的。

顾长锁和张杏儿对身体不好的李母不闻不问。

是这老太太给出的头,主持的公道。

那一段里,也有对李母的心理描写。

她把那件事咽到肚子里,谁也不说,是因为她知道当娘的心思。

张老太太大儿媳妇进门的时候她对儿媳妇很好,一点没有磋磨儿媳妇。

她儿媳妇却不知足,那么对待她的小儿子。

她小儿子智力有问题,这一辈子都得靠哥嫂生活。

她在的时候,因为她眼睛不好就敢这么做。

现在儿媳妇是悔改了吗?那是害怕不得不改!

等她死的那一天,她小儿子的下场不会好的。所以……

张老太太义正言辞的斥责张杏儿,瞧着身体特别硬了。

难怪这个老太太后来活了那么大岁数。

她觉得一个老婆婆被欺负成这样,这就是没用!

“……真给女人丢脸!

你婆婆和小姑子是吃你的还是喝你的了?

就你这样的打死也不多……”

小老太太抽烟,手里有一杆老烟袋锅,她轮着烟袋锅打张杏儿。

东西是铜的,打人疼着呢!

直到老太太把老烟袋锅打断了才住手。

越是岁数大的人,对不孝的人越憎恨。

李父在的时候一心想让孩子读书。

李母她怎么能供得起?

大家清楚,当时的情况她要么不让孩子读书了,要么就是改嫁。

向东、向白两个孩子跪着求她不读书了。

李母说他俩不读书,自己就去死。

让孩子读书是她男人的愿望。

李向东能被人相中,嫁到农场去,就有她读过书识字的原因。

李向南想多了走神了。

等她把注意力再转到张杏儿身上的时候,这个女人鼻青脸肿的,也头破血流了。

今晚的大会应该是到了尾声。不过她们回家的之后,家里新一轮的吵闹就会开始。

张杏儿今天吃了这么大的亏,又是顾长锁检举了张杏儿的所作所为。

就以张杏儿的脾气有得闹呢。

而且,要是回顾家,李向南能不和顾翠华一个屋子睡觉?

所以她刚才说什么都要回李家的房子。

这回她更坚定了。

要想安稳的睡觉就不能回去。

大会散了,李向南就往李家走。

李大伯的三儿子李向松,看着说什么也不回去了李向南, 他没想到这丫头主意就这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