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咱们的东西不就打水漂了?这风险也太大了!”
这时,一个住在堂外的族人也插了话,“我家去年刚添了人口,粮食本就紧巴巴的。”
“要是再捐出去,冬天怕是要饿肚子,这实在是为难啊!”
但也有族人开始动摇。
一个年纪稍长的族人沉吟着说,“话也不能这么说,要是咱们现在不拿物资,事情真办砸了。”
“冯征盟主说不定就得放弃咱们,到时候咱们不仅没了兵权,连通商的好处也捞不着。”
“那损失可比现在拿出去的物资多得多啊!”
还有个曾跟着项梁打过仗的族人补充道,“是啊,当年咱们在薛地的时候,就是因为没及时帮上盟友。”
“最后盟友倒了,咱们也差点被秦军围剿,这个教训不能忘!”
旁边一个掌管族中账目的族人也开口,“我算过一笔账,咱们现在捐出去的物资,顶多是半年的红利。”
“可要是盟主稳住了,以后一年的红利就能补回来,长远看是划算的。”
族人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觉得拿物资亏得慌,一派觉得不拿损失更大,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项梁看着时机成熟,再次开口,“大家先别争了,听我说两句。”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堂内瞬间安静下来。
项梁缓缓说道,“大家刚才说的都有道理,可咱们得算笔明白账。”
“要是咱们现在不捐物资,这亏空填不上,朝廷怪罪下来。”
“冯征盟主就算想保咱们,也有心无力。”
“到时候他不得不放弃咱们,咱们不仅会失去渔阳的兵权,以后再也别想沾通商的光。”
“甚至可能连在渔阳立足的地方都没有——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秦灭六国后,多少依附势力因为靠山倒了,落得流离失所的下场,大家应该都清楚。”
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些。
“可要是咱们愿意捐物资,情况就不一样了。”
“咱们拿出物资,能帮盟主缓解燃眉之急,让他有时间和精力应对朝廷的问责。”
“也能让他看到咱们的忠心,只要盟主能稳住局面,咱们就能保住现在的兵权和通商的好处。”
“这可是咱们以后的饭碗和希望啊!”
“大家想想,是现在拿出一点物资,保住以后的长远好处划算?”
“还是舍不得这点物资,最后失去一切划算?”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还在犹豫的族人。
一个族人恍然大悟,“族长说得对!咱们不能只看眼前这点亏,得看长远。”
“要是没了盟主这个靠山,咱们什么都不是,到时候就算手里攥着这点物资,也守不住啊!”
另一个族人也点头,“是啊,现在捐物资,是为了以后能有更多的好处。”
“只要盟主稳住了,咱们以后赚回来的,肯定比现在捐出去的多得多!”
刚才还觉得亏得慌的族人,这会儿也纷纷改变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