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重生悔过文中的老实人(1 / 2)

吵了一架, 何春丽跟胡安闹得不欢而散,但这个婚还是得结。因为话已经放出去了, 全村的人,还有县城的熟人都知道他们要结婚了,就因为几句口角不结婚?两人都好面子,丢不起这个脸。

更重要的是, 他们的店铺刚开起来, 生意正是最好的时候, 现在这时候拆伙, 两个人的优势没了不说,还要多一个竞争者, 不划算。

反复衡量得失之后, 何春丽决定原谅胡安。

而胡安本就不是大大咧咧不走心的性格,他出去跟朋友打了半天牌,气就消了。到底是自己觊觎已久的女人,还没得到, 这股热乎劲儿也还没过去, 他先低了头,托朋友找私人高价买了一盆开得很漂亮的君子兰, 拿过去哄何春丽开心。

女人嘛, 有几个不喜欢收到花的?更何况, 现在物质贫乏,温室花花草草还没养起来,县城里也没花鸟市场, 大冬天的要买到这样一盆盛开的花可不容易。

何春丽收了花,有了台阶下,顺势就跟胡安和好了。不过这场争吵,到底是在她心里留下了不信任的阴影,她暗暗地想,男人都是不可信的,只有钱才可靠,她得偷偷攒点私房钱。

和好了,谈婚论嫁的事也提上了日程。在胡安大手笔地表示可以给八百块的彩礼后,何家这边喜笑颜开,非常爽快地同意了两人的婚事,胡安那边没有直系亲属,没人管得了他,更是没问题。

婚事很快商量好,接下来要商量的是举办婚礼的事。胡安头一回结婚,当然要办。何春丽虽然是二婚,可发了财,踹掉了穷得叮当响的前夫,一婚还比一婚高,正是扬眉吐气的时候,又嫌跟林老实的那场婚礼办得太寒酸,她也想办。

这时候按照乡下的习俗,婚礼是男女双方分开办,前一天在女方家办,招待女方家的亲戚朋友,第二天一大早,男方过来迎亲,女方家的亲人把新娘子送过去。男方家再开宴,双方各自招待自己的亲戚。

胡安和何春丽现在有钱了,两家又离这么近,本来是想在村子里热热闹闹地办一场的。

但胡安上面没有父母祖辈,没人给他操持,他就一个破房子,现在修建新房也来不及了,更何况何春丽说等赚了钱在城里买大房子,不要浪费钱在乡下建了,他们俩又不回来住。

所以婚宴只能找村民们帮忙。这时候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找邻居们借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之类的,同时请邻居帮忙做饭、洗碗、买东西。

胡安拎上特意在县城买的礼物,挨家挨户找人借这些东西,并请他们帮忙。可敲响了好几家的门,都被拒绝了,借口更是拙劣,要么是家里的桌椅坏了,要么是那天家里有客人来,或者是最近要走亲戚,没法去帮忙,更有甚者,直接没开门,装不在家。

走了十家,只有一家答应借桌椅板凳,参加他们的婚礼。连番吃瘪,胡安恼火得很,也不去碰壁了,干脆拎着东西去了他堂伯家,拿了五百块放在桌子上:“二伯,我要结婚了,准备办酒,我爹妈不在了,也不懂这些,恐怕得麻烦你和四叔帮我操持!”

胡二伯抽着他自己卷的土烟,目光定格在那叠厚厚的大团结上,停留了几秒,挪开,吐了一口浑浊的烟雾后,半合上了眼帘:“钱拿回去吧,这个事我办不了。”

胡安诧异地抬起头,简直不敢相信胡二伯竟会没多做犹豫就拒绝。这可是五百块,现在农村办酒,他家又没什么亲戚,就关系好一些的邻居和跟他玩的好的朋友过来,顶多几桌十来桌,五百块怎么也有剩。

胡二伯帮他办酒,肯定稳赚不赔,而且多余的饭菜肉也全是他家的。这可是个不小的便宜。

但没想到,这样的利诱胡二伯都不为所动。

胡安皱着眉,深深地看着他:“二伯,我可是你的堂侄子,你就不帮我这个忙吗?”

胡二伯把旱烟杆往桌上一放,抬起头,看着他,叹了口气:“胡安啊,都是街坊邻居,别把事情做得太绝了。半年前,何春丽才跟阿实离了婚,这才多久,你就大张旗鼓地娶何春丽,还弄得这么隆重,让阿实的脸往哪儿搁?都是一个村的,做事不是这么做的!”

结婚就算了,低调点嘛,领个证,请双方亲戚坐下来吃个饭,做个见证,就完了。非要大张旗鼓地办酒,搞得比谁都隆重,这不是为难街坊邻居们吗?来了,怕阿实没面子,不高兴,不来,又要得罪胡安。

胡安不服气:“他们都离婚了,还不允许我娶何春丽?不就是他开塘放水救了你们村里的水稻嘛,难道你们要记一辈子。他那一塘的鱼能卖多少钱?有五百吗?就值得你们什么都向着他吗?”

胡二伯重重一拍桌子:“混账东西,你说的什么话?阿实就是没放水,我也不会答应帮你办这个事。我胡开明以后还要在村子里做人呢,可不想别人在背后戳我的脊梁骨,把你的钱拿走吧。你结婚我很高兴,不过你娶要何春丽就不用叫我了。”

“随便,以后你别后悔!”胡安拿起钱恨恨地撂下这句话就走了。两家本来就隔了一层的,也不是多亲的亲戚,本还想提携他们一把,但他们不识相就算了。

胡二伯不帮忙,胡安也没去找胡四叔,因为那个四叔跟胡二伯是亲兄弟,一向唯兄长马首是瞻。他就别自讨没趣,再上门找讨嫌了。

离开了胡二伯家,胡安没回自个儿家,直接去了何春丽家,提议去县城办酒,把她家关系好的亲戚都请去,直接在县城包个饭馆,请客。

这么办省心又体面,估计好几年内,附近几个村,都找不到像她这样风光的婚宴了,毕竟还没哪家舍得花钱,大手笔地请人去县城的饭馆吃饭。

不过饭馆里的菜可不便宜,办个十桌八桌得花不少钱,何春丽有点心疼:“一顿,一桌子,怎么也要几十块钱吧,要是吃两顿,那不得花个千儿八百的?”

胡安磨了磨牙:“办,不争馒头争口气,就这么办!”

他把在村子里受挫的事说了,何春丽听后也是来气。虽然她不在乎杨树村这么个偏僻落后小村子里的土鳖村民们,以后应该也不怎么回这个村子,但这些人凭什么看不起她?她不过是离婚而已,又不是杀人放火了。

“行,花钱就花钱,咱们大办一场,气气这些人。”何春丽气愤地说。

他们的婚礼安排在了小年的前一天,邀请了何家这边所有还在来往的亲戚。胡安也意思意思地请了他和胡四叔这两个长辈,当然他们最后都没去,杨树村就没有一家去的。

乡下没什么娱乐活动,连黑白电视一个村都找不出几台,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传得老远。

何家的亲戚把这顿喜宴夸得神乎其神,说饭店有多漂亮气派,人家地面上铺的瓷砖比乡下人家的灶台还要白净。吃的饭菜有多丰盛,来的客人又有多少干部云云。就差没把何家夸上天了。

总之何春丽跟胡安是出名了,谁都知道他们俩发了财,何家的亲戚也跟着沾了光,听说何春丽嘴最甜的那个表妹被她带去了县城卖衣服,赚工资,每个月能挣好几十块钱。

而且,何春丽还说,以后店开大了,恐怕还得需要人帮忙,就从村子里请人去。

这个话一放出来,何家的门槛都被人给踩烂了,纷纷跟何家搞好关系,就为了能得到那么一个工作。

何家那边有多得意,杨树村就有多憋屈。林老实虽然没怎么参与八卦,但也料得到,很多人估计后悔没跟胡安搞好关系,毕竟一份城里的工作,可比乡下种地强多了。

趋利避害,这也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好指摘的。

林老实没将这个事放在心上,按部就班地干着他的活。他很忙,到了过年,放养的七十多只鸭子长大了,他将母鸭全部留下,又留了两只公鸭,余下的二十多只公鸭都准备在年前处理掉,因为大家都要备年货,肉类的价格都比年后贵。

为了多卖点钱,他半夜三点多就起床,烧了一大锅热水,开始杀鸭子,拔毛,开膛处理内脏,煮鸭血。忙了三个多小时才将二十多只鸭子杀掉,清洗干净,又将鸭血和鸭肠、鸭肝之类的分门别类用干净的叶子包好,装进塑料袋里,骑上自行车,去了县城。

林老实没去菜市场,而是将鸭子拿到了彭越栋的饭馆。

彭越栋打开袋子一看,这些鸭子都是刚杀的,又肥又新鲜,而且分门别类处理好了,羊肠、鸭血、鸭肝、鸭菌子都能单独做一份菜,省了他不少事。

“兄弟,你这鸭不错,我全要了,没杀的活鸭现在是八毛一斤,你弄得这么干净,又是纯鸭肉,就给你算1.2一斤吧,鸭血……”彭越栋很豪气,给的价格也很大方,把林老实带去的东西全收了。

最后这二十多只鸭子卖了134块钱。彭越栋拍着林老实的肩膀说:“你要还有什么肉,只要是新鲜的,都送我这儿来,价钱上,我绝不亏待你!”

过年了,县城的肉类需求量很大,但因为现在人的温饱都没解决,没多余的粮食喂牲畜。所以肉类一直供不应求。

林老实笑着点头:“谢谢彭哥!”

他把钱收了起来,揣进口袋里,准备去供销社转一转,过年了也该给母亲、哥嫂和侄子侄女买点礼物。

挑了半天林老实买了三尺布给母亲做衣服,给哥嫂各买了一双胶鞋,又给两个孩子买了一斤饼干和一斤水果糖。

拎着东西,林老实走出了供销社,刚步下台阶就看到江圆朝这边走过来。

她怎么会在这儿?林老实很意外,眨了眨眼,神色自若地走到江圆面前,像个老朋友一样跟江圆打了声招呼:“来供销社买东西?”

“嗯。”江圆紧张地攥紧了手,机械地点了点头,顿了一下紧张地解释道,“放寒假了,学校鼓励同学们出去实习,我到县医院来实习的,明天就回家了,所以过来买点东西。”

实习是真的,不过当时学校联系了好几家医院,大安县医院只是其中之一。江圆其实有更好的选择,但她不知怎么着了魔,最后申请了来大安县医院,当时她给同学们的理由是她来过大安县,县医院还有廖主任以前的一个学生,有人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