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财政是个大问题(一)(1 / 2)

走出办公楼时,张玲的脚步比来时沉重了许多。

阳光刺得她眼睛发疼,耳边回响着厂长最后那句话:"张组长,现在县里都在传,说陈局长是李县长的心腹...”。

“您帮我递个话,棉纺厂三百多号工人就指望财政拨款救命了..."。

回车间的路上,张玲被好几个不认识的工人拦住。

有的诉苦,有的套近乎。

就连平时趾高气扬的车间主任,也破天荒地主动帮她推纱锭车。

"玲姐!怎么样?"。

刚回到车间,小赵就迫不及待地凑上来,身后跟着一群眼巴巴的工友。

张玲看着那一张张期盼的脸,突然鼻子一酸。

这些人里,有的和她共事二十多年,有的刚进厂时还是她手把手教的。

如今却因为丈夫陈志伟当上了县财政局长,全都用这种仰望的眼神看她...

"厂长说..."张玲深吸一口气,"每人发一箱苹果。"

车间里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

老李师傅激动地握住她的手:"还是张组长有面子!"。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地奉承起来,仿佛这箱苹果是她张玲自掏腰包买的。

下班铃响起,张玲默默收拾着工具柜。

往常这时候,工友们都会约着一起去厂门口的小摊喝碗绿豆汤,但今天没人敢来邀她。

现在的张玲是堂堂的"财政局长夫人",不再是那个可以随便开玩笑的张姐了。

走出厂门时,夕阳将张玲的影子拉得很长。

她望着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自行车,突然想起二十多年前刚进厂时的情景。

那时她和工友们挤在集体宿舍,发工资的日子一起去吃三毛钱一碗的阳春面,谁家有困难大家凑钱帮忙...。

"嘀——"刺耳的汽车喇叭声打断了她的回忆。

一辆黑色桑塔纳停在她面前,车窗摇下,露出司机老刘憨厚的笑脸:"嫂子,陈局长让我来接您!"。

张玲怔住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待遇让她既惊喜又惶恐——从今天起,她不仅是棉纺厂女工张玲,更是财政局长陈志伟的妻子了。

上车时,张玲注意到厂门口几个工友惊讶的眼神。

她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

直到车子驶离厂区,她才长长吐出一口气,摸出兜里皱巴巴的纸条。

那是厂长偷偷塞给她的,上面写着一串数字:36万,县财政拖欠棉纺厂的补贴款。

张玲攥紧了纸条,心里沉甸甸的。

今晚,她得和丈夫好好谈谈了...

……

陈志伟家的客厅灯光昏黄,吊扇在头顶吱呀转动,却驱散不了夏夜的闷热。

张玲推门进屋时,看见丈夫瘫坐在旧沙发上,领带松开,额头上的汗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茶几上摊着几本厚厚的账册,旁边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

"老陈?",张玲轻唤一声,把包挂在门后。

往常这个时候,陈志伟应该还在办公室加班,今天回来得这么早,实在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