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王府出兵(下)(2 / 2)

老头子,口中的这些兵镇兵将,就是南京城一战的主力,伤亡最惨的兵镇。

中提督甘辉,后提督万礼,左虎卫陈魁,左武卫林胜,前锋镇余新。

这些大将,都是直接阵亡了,或是被俘砍头,他们的军队,也基本上全军覆灭的。

宣毅左镇万义,也好不到哪里去,兵败浮水逃亡,军队也差不多打完了。

可以想象一下,这些军队的残兵,要是遇上鞑子,那是个什么场景。

说是报仇雪耻,或是临阵对砍,那都是奢侈的,最大的可能,就是直接先崩了,全军溃散。

更何况,北伐才过去半年多时间,延平王根本没时间,也没有实力去恢复这些兵镇。

“咳咳”

右侧的翁天佑,听到这里,有点不耐烦了,轻咳了两声,打断了冯澄世的叽叽歪歪。

“冯工官”

“那您的意思?”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何发兵?”

军情紧急,他急眼了啊。

是的,留守的武将里面,他是左提督,就是领头的。

领兵打仗,出兵增援,肯定也是责任最重的,责无旁贷啊,出事要负责的。

“好”

“老夫,就长话短说了”

老匹夫冯澄世,也不敢瞎逼逼了,立马大声回应了一句。

他也知道,军情紧急,更知道主城的重要性,早就想好了方案。

“回禀世子”

“诸位同僚,将军”

“老夫的意思”

“咱们主城,就六个军镇,能打仗的军镇”

“老夫估摸着,至少也要留四个镇,才能确保主城的稳妥”

“毕竟,金门外海,海门岛,石湖礁,都在打仗,战事不明”

“咱们主城,还是得留有足够的兵力,守卫主城,看好将士们的家眷”

“出兵的话,就两个镇”

“一个,是往北去,直接出城,前往北面的筼筜湖,搭坐水师的战船”

“然后,就在对面的东渡登岸,再继续北上,前往寨上,崎尾方向,速度最快了”

“另一个,往东走”

“一直往东走,穿过万寿岩,大东山,最后驻兵后坑”

“停在后坑,就能兼顾五通,高崎,赤山坪方向”

“到时候,无论是那个方向,出问题了,都可以快速增援过去”

“尤其是高崎方向”

“同安湾,从早上打到现在,打了那么长时间”

“老夫,估摸着,同安湾,怕也是守不住了,得预备一个兵镇,有备无患”

、、、

“不行”

对面的翁天佑,听到这里,满脸的黑线,大声出口反对道:

“不可,太少了”

“一个方向,一个军镇,太少了”

“尤其是同安方向,太危险了,随时可能会破岛的”

“实在不行的话,就末将跑一趟吧”

“末将的左右镇,兵多将广,绝对万无一失”

、、、

这一下子,不待翁天佑说完。

世子郑经,左侧的郑省英,郑擎柱,全部站出来了,跟着大声反对道:

“不行”

“不可”

“左提督,绝对不行”

“万万不可,绝对不可以”

、、、

都说了,主城才是命脉,事关明郑集团的生死。

开玩笑,金银钱粮还是小事呢,里面的家眷,那才是最要命的东西。

郑氏军团,四大武卫虎卫,五大提督,是最精锐的军队啊。

翁天佑的左提督,一旦离开了主城,里面的人,肯定一个个的,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啊。

“冯工官”

没得办法,急上火的郑经,只能再次找上冯澄世,开口询问道:

“出兵两个镇,一个方向,一个镇,确实是少了”

“当然了”

“主城,也少不了四个镇,尤其是翁提督”

“你看,是不是,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

“办法呢”

“也不是没有”

“这就要看,世子的决断了”

说到这里的冯老头,瞥了一眼前面,发现世子没有反对的意思。

于是,立马低下头,弯着腰,阴恻恻的,声音里带着阴冷,小声嘀咕道:

“荡湖伯阮骏,将军黄大振,王子昂等等”

“他们这些大将,也都在城里”

“他们的旧部,少的几十,多则几百,都是百战老精兵”

“这要是,全部集中起来,也有一千多人的”

、、、

说完了,说到这里,老狐狸就不说了,拱了拱手,退回自己的队列里。

“行了”

“就这么定了”

“本公子,就派亲卫冯锡范去找人”

“传令”

“以冯锡范为参将,统领这些军将”

“准备完毕后,一起渡过筼筜湖,增援崎尾方向”

“右先锋镇林坤将军,统领本部,现在就出发,增援崎尾方向”

“右冲镇万禄将军,统领本部,现在就出发,增援东面,驻兵后坑”

、、、

没错,荡湖伯阮骏,将军黄大振,王子昂,都是鲁王的旧部。

这时候,刚刚好的,全部能顶上去。

郑经相信,他的父王,即便是知道了,肯定也不会责怪他,说不定啊,还能夸赞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