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真是越瞧越有福气。”
年前,贺然来府里小坐,带来了不少给孩子们的年礼。
她抱着刚满两岁,长得越发圆润的小胖喜,爱不释手。
“瞧他这模样,虎头虎脑的,真真可爱。”
贺然好奇地问孟时岚。
“平日里总叫他胖喜,还没听过她的大名呢。”
孟时岚正在一旁看着双儿整理礼单,闻言,抬起头,目光落在孩子身上。
“还没有大名。”
“这孩子打小就胖乎乎的,偏生又不爱笑,总像个小老头儿似的,眉头皱得紧紧的。”
“我便想着,叫他‘胖喜’,愿他这一生,都能欢欢喜喜,无忧无虑。”
这名字里,藏着一个母亲最朴素,也最真挚的期盼。
贺然听了,不由得莞尔。
“原来是这样,这寓意极好。”
她又逗了逗怀里的小家伙,“那孩子的正经名字,你可想好了?”
孟时岚摇了摇头,唇边噙着一抹清浅的笑意。
“留给他爹来取吧。”
一句话,让屋内的气氛微微一静。
周从显领命奔赴边关,至今,已过了三个多月。
一百多个日日夜夜。
孟时岚偶尔会在夜深人静时,细细地数着日子。
他就像是从这个天地间消失了一半,没有收到过一封书信。
哪怕只是一句寻常的问候。
孟时岚垂下眼帘,将心中那一闪而过的涩意,悄然压下。
……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
整个京城还沉浸在新年的第一缕晨光中,镇国公府的门房,便通报说,七殿下求见。
孟时岚有些讶异。
这个时间,他不应该还在宫里吗。
话音刚落,一道宝蓝色的身影,已经像阵风似的卷了进来。
“孟姨!芙儿!新年大吉!”
萧霖穿着一身簇新的宝蓝色锦袍,领口袖口都滚着雪白的狐裘,衬得他越发唇红齿白,神采飞扬。
他身后跟着的内侍元宝,手里捧着一个巨大的朱漆描金食盒。
萧霖像是献宝一样,将食盒打开,一股脑地将里面的东西都堆在了桌上。
“这是皇兄赏我的金锞子!”
“这是宫里新做的点心,比外面的好吃一百倍!”
“还有这个,西域进贡的夜明珠,晚上会发光呢!”
他将那些寻常人见都见不到的珍宝,毫不在意地塞进芙儿的手里,脸上带着不容拒绝的霸道。
“都给你!”
芙儿抱着一堆亮闪闪的东西,有些不知所措地看向孟时岚。
孟时岚无奈地笑了笑,对着萧霖道。
“殿下有心了。”
萧霖却摆了摆手,他今日显然不是来送礼的。
他的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芙儿,充满了期待。
“芙儿,我带你去看个更好玩的热闹!”
一听“热闹”二字,孟时岚的眉头便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她警惕地看着眼前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小王爷。
“七殿下,今儿是大年初一,新年伊始。”
“可不好,再闯什么祸了。”
她特意在“闯祸”二字上,加重了些许音量。
萧霖的脸顿时垮了下来,带着几分少年人的委屈和不忿。
“我何时闯祸了!”
他梗着脖子反驳,随即又像是想起了什么,气势弱了下去,小声嘟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