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机手的证言,会不会被质疑是个人恩怨,恶意攀咬?”他看着钱师傅的笔录。不会。因为支撑着证言的,是那本五年如一日的维修记录和一沓沓泛黄的加油票据。数字不会撒谎,机油不会撒谎,那些在烈日下转动了无数圈的履带,更不会撒谎。
他把所有材料又重新捋了一遍,生怕哪个环节出了岔子。他像一个即将踏上战场的士兵,一遍遍擦拭着自己的武器,检查着每一颗子弹。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一旦报告递交上去,他面对的将不再是几个村长或乡镇干部,而是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共同体,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凌晨两点,窗外的夜色浓得像化不开的墨。林纾终于打开了笔记本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文档的标题,他只敲下了两个字:
《报告》
这两个字,他敲得极慢,极重,仿佛每一个笔画都重若千钧。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报告,这是对那些信任他的村民的交代,是对国家财产的守护,也是对他胸中那份沉甸甸的职业信念的回答。
写报告的时候,林纾一改往日追求文采的习惯,通篇采用了最平实、最客观,甚至可以说是最枯燥的语言。他要的不是激昂的文字,而是如手术刀般精准、不容辩驳的事实陈列。他要让每一个看到这份报告的人,都无法回避那些冰冷数据背后触目惊心的真相。
报告的第一个部分,他用一张结构图,清晰地勾勒出了以李大壮、赵家庄合作社理事长等人为核心,以“宏达农机销售有限公司”为枢纽的骗补网络。
随后,他开始逐一解剖每一个犯罪事实,而解剖的第一刀,就落在了那台子虚乌有的“大型联合收割机”上。
他这样写道:“关于赵家庄‘兴农合作社’申领大型农机补贴一案,经查,存在严重欺诈行为。该合作社申报的‘约翰迪尔S780型’联合收割机(申报价值32万元,申领补贴11万元),在村内查无此物。”
在这段文字下面,他没有附加任何评论,而是直接附上了附件列表。
附件一:证人钱卫东(赵家庄农机手)证言笔录。 笔录里,钱师傅用最朴素的话语讲述了“村里收割全靠我那台小机器”的事实。林纾特意将钱师傅手指着自家那台履带收割机、背景是赵家庄村委会大院的照片,放在了笔录首页。
附件二:钱卫东农机作业记录簿(2017-2022年)关键页复印件。 他将每年秋收、夏收期间,钱师傅记录的为本村及邻村作业的每一笔流水都用红笔圈出,并在旁边标注了对应的日期和亩数。那本沾满油污的本子,在高清扫描件下,每一个数字都充满了无可辩驳的力量。
附件三:加油票据及维修记录(部分)。 他将几十张加油票据按时间顺序排列,总加油量与作业亩数精确对应。几张关键的发动机大修、更换履带的维修单据,更是铁证如山。为了让证据更具说服力,他还特意附上了一份本县加油站的同期柴油价格表,用以佐证票据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