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长,”林纾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一颗石子,投入李大壮刚刚平静下来的心湖,“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叫王小虎。根据我们的调查,他是你妻子的亲弟弟,也就是你的小舅子。公司注册地址是一个早已废弃的仓库,没有一部办公电话,更没有任何农机交易记录。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你们合作社要从一个几乎不存在的空壳公司,去订购一台几十万的农机吗?”
李大壮的脸色“唰”的一下就变了,那是一种健康的红色迅速褪去后留下的灰败。他张了张嘴,喉结上下滚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我……我不知道……这事儿都是他去办的……”他的声音已经开始发虚。
张干事没有追问,而是给了林纾一个继续的眼神。
林纾拿起了第二份证据,这次是一张巨大的图表,正是那张土地面积的对比分析表。他将其展开,铺在桌上,推到李大壮面前。那鲜红的“虚报715亩”的字样,像烙铁一样烫着李大壮的眼睛。
“关于土地流转补贴,你说钱都用在了合作社运营上。那我想请问,这虚报出来的715亩土地的补贴款,运营在了哪里?”林纾指着桌上另一份文件,“这是我们从村民王有福、赵春来……等十五位村民手里拿到的土地转包原始合同。他们的合同加起来,总共是485亩。而你上报的,是1200亩。李村长,你数学应该不错,能算算这笔账吗?”
“不……不是这样的,”李大壮的额头开始冒汗,他挥着手,像要赶走什么可怕的东西,“有些是口头协议,没签合同……对,口头协议!”
“是吗?”林纾的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他从文件堆里抽出了几份笔录,“这是王有福他们的询问笔录,他们都明确表示,从未将合同外的任何一分土地流转给你的合作社。他们还提到,每年你都会以‘办理手续’为名,让他们在一些空白文件上签字。李村长,那些伪造的合同,就是这么来的吧?”
李大壮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他用来擦汗的纸巾,很快就湿透了。他的眼神变得慌乱,在张干事和林纾之间游移,像一条被逼到绝路的狼,徒劳地寻找着逃跑的缝隙。
他开始前言不搭后语。“这……这是会计搞错了……他把别人的地也算进来了……我不知情,我真的不知情……”他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张比农机骗补案更为复杂、更为隐蔽的大网,渐渐浮出了水面。而这张网的每一个结点,都与土地息息相关。
突破口,来自一笔看似寻常的“荒地开垦补贴”。
专案组的财务专家在梳理流水时发现,李大壮的合作社在过去三年里,每年都能从农业局领到一笔数额不小的荒地开垦补贴。项目名目是“开垦村南头百亩荒滩,改造成高标准农田”。材料做得天衣无缝,有项目规划图,有开垦前后的照片对比,甚至还有一份村民代表会议的“一致同意”决议。
但林纾在之前的走访中,对村南那片地有着清晰的印象。那片所谓的“荒滩”,根本不是荒地。那里是村民老赵家的祖传渔场,一口几十亩大的鱼塘,周围种着些玉米和蔬菜,是老赵一家赖以为生的命根子。